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第一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案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列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規則或制度,師生共同探討它們各自的作用,從而進一步理解規則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親身感受我們身邊的生活有各種各樣的規章、守則、公約。體驗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規則無處不在,認識生活離不開規則;初步形成自覺遵守各項規則制度的意識,做守法的好公民。
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體察規則或制度的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越是文明的社會,規則和制度就越多,它們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教學方法
學生展示與師生共同討論法,提升學生對所學問題的認識。
教學準備
對學生上節課的自選作業進行批改,挑出優秀的作業,作為學習案例供全班同學討論。
●學與教的過程
(新課導入)
【敘述】上節課的自選作業,同學們做得都非常認真──認真選擇,認真思考;在課下廣泛收集資料,積極參與小組的研討,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注意傾聽同學的意見。今天這節課我們先圍繞著三個話題展示與交流我們的課下作業“成果”。
展示與交流的方法是:全班分為三個大組(六個小組),自選角色──小組長(主持人對小組成員的發言做及時反饋和評價)、記錄人(對小組討論做記錄)、發言人(代表小組在全班發言,人數為1~3人)、一般參與者;小組內討論后,由發言人談各組對各個話題的看法。其他小組成員可以發表看法。
在其他小組同學發言時,另外同學要注意以下兩點:
1.認真傾聽,同時在筆記本上記筆記(用關鍵詞記他們到底舉了哪些例子,并試著梳理清楚他們的主要觀點和內容)。
2.認真思考,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在筆記本上相應的內容右邊畫問號),簡單寫出自己的看法(關鍵詞),積極參與全班的討論。
【討論】學生分組討論。
第一個話題:“我的一天” (一天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規則,簡單分析其作用──假如沒有這些規則,你的生活會出現哪些問題或有什么不便)
一天中 規則的主要內容
衣 當你走在大街上時,不得衣不蔽體,穿戴不求西服領帶,但最起碼要齊整潔凈。(析:其中“衣不蔽體”意為光膀子或穿拖鞋之類,但現在個別公民仍然存在這些不文明行為。)
住 在家中的規矩:每天離家和回家的時候要向父母道別、問好,這表現出對父母最起碼的尊敬和孝順,讓父母感覺出來你對他們的關心。
行 乘公共汽車時主動為老弱病殘禮讓座位,不往地上亂扔東西,自覺購車票,下車時主動給售票員驗票。
來到學校學習 不欺侮、歧視同學;不未經允許而去動別人的東西;不擾亂上課紀律。
中學生行為守則 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上下樓梯或乘電動扶梯時自覺右行、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等。
圖書借閱規則 圖書證是讀者在圖書館借閱圖書、查閱資料的有效證件,限本人使用——主要包括借閱手續、續借、歸還、逾期罰款、損壞與丟失賠償等。
文體活動 足球的規則有很多。如不許背后鏟人;球員不允許服用興奮劑;只有守門員在禁區可以用手觸球,其他隊員不可以用手觸球;在罰任意球時對方隊員至少要距離球3.15米;在爭球時運動員腳不許過高;在比賽中隊員不許拖延時間;在禁區中對手犯規,可以得到一個點球的機會;在禁區外對手犯規可以得到一個直接任意球或間接任意球的機會;在足球比賽中不許打架;球隊的教練不許在比賽中進入比賽場地;在一場比賽中如果一名球員得了兩張黃牌,也就是一張紅牌,那么該隊員就被罰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