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兩漢時期的對外交流 教案
2、(指導看圖片)教材74頁“東漢陶船”、“秦漢造船工場遺址圖”,從這兩幅圖反映出漢代造船業發達,也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3、(老師指導)朝鮮深受中國文化影響,與中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的日本也與中國有著密切的交往。(指導讀書,出示東漢疆域圖)(1)找出西漢時就與日本有交往的歷史,(2)找出東漢都城洛陽、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在地圖上的位置。提問:西漢時期“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那東漢的“絲綢之路”起點在哪里?為什么?(3)找出東漢時中國與日本交往的歷史。(然后講解,漢光武帝贈給“漢委奴國王”金印一枚說明了中日交流源遠流長,中日人民有友好交往的歷史。
4、(拓展提問)中日關系應向什么方向發展才有利于兩國的發展?(對中日兩國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和深化,兩國只有和平相處,互利合作,才能促進兩國經濟文化發展。)
(老師引導)漢朝時,除了與鄰近國家交往外,中國還與歐洲有著友好交流的史實。
(出示第三標題)
三、漢與歐洲的往來
(老師講述)公元97年,東漢官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雖然沒有到達大秦(古羅馬),但他了解了大秦和歐洲更多的情況,為以后雙方的交往準備了條件。
(老師提問)歐洲與中國第一次交往是什么時間?處于哪一世紀?交往的具體情況是什么?
課堂小結:
張騫出使西域后,內地與西域的交流增多了,絲綢之路開始形成。絲綢之路上,留下了東西方交流的足跡,它是古代文明傳播的道路,它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彼此的發展,它的存在反映了兩漢時的對外交流十分繁榮。兩漢與近鄰、朝鮮和日本有著密切的交流,與歐洲同樣友好交往。正是由于實行了這種開放的政策,兩漢時的經濟文化也十分繁榮。
課后作業:
一、選擇題
1.絲綢之路是西漢王朝和外界陸上貿易的一條重要商路,它的起點是( )
a長安 b成都 c洛陽 d西域都護府
2.標志著歐洲國家與我國開始直接友好往來的歷史事件是( )
a第賽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經營西域 d大秦遣使來漢
3.中國和日本交往的歷史悠久。贈給日本倭奴國一枚“漢委奴國王”金印的中國皇帝是( )
a漢武帝 b漢元帝 c漢文帝 d漢光武帝
4.歐洲國家同中國開始直接友好往來開始于哪一世紀?
a公元前1世紀 b公元1世紀 c公元2世紀 d公元15世紀
5.近年來,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漢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這說明( )
a朝鮮在漢朝時和中國有往來
b秦漢的經濟和文化對朝鮮有著重要影響
c在漢朝時,朝鮮和中國往來比日本要早
d在漢朝時,朝鮮和蜀郡有直接貿易往來
6.西漢時通向今印度、緬甸的“南方絲綢之路”實際已經形成,其起點是( )
a重慶 b成都 c洛陽 d長安
7.絲綢之路是西漢王朝和外界陸上貿易的一條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各字,主要是國為( )
a漢朝向外輸出的主要是絲綢,影響深遠廣泛,名稱準確行動
b是歷史上橫貫亞歐大陸的貿易交通線
c絲綢的名字優美動聽,人們好記
d第騫通西域后命此名字
8.公元97年,東漢官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了條支海后沒有繼續前行,擴大了國中人的視野。“條支海”是現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