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講授新課
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夏商西周時期……”一段楷體字,然后懸掛“周初分封略圖”。引導學生看圖并指出西周的疆域非常廣大,但當時的通訊和交通手段又極其落后。因此,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廣大的地區(qū),特別是邊遠的地區(qū),就一定要有一個適合的制度。周王在總結夏商統(tǒng)治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統(tǒng)治制度――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板書)
師:在西周初年,周王實行分封制,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形成了一個能對全國進行有效統(tǒng)治的控制網。那么,分封制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制度呢?實行目的(板書)
學生回答略。
主要內容(板書)
師:下面,我們請六位同學為大家模擬表演周王分封時的情景,其他同學邊觀看表演邊思考兩個問題:“周王對哪些人進行了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投影)
學生課本劇表演2分鐘。場景一:周王分封嫡長子;場景二:周王分封其余諸子;場景三:周王分封功臣;場景四:周王分封異姓貴族。對話主要內容:周王分封;受封者表示效忠)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略。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周王對自己的兒子、親屬、功臣和異姓貴族進行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叫做“授民授疆土”,同時還規(guī)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就是諸侯必須接受周王的領導,要治理好自己的侯國和保衛(wèi)周王;不僅周王能進行分封,諸侯也可以在侯國內進行分封;周王、諸侯等的地位由他們的嫡長子繼承。
現在大家都很清楚了,分封制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周王進行分封和受封者必須履行義務。(板書)同時,我們還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級進行的。
投影“西周分封制示意圖”并適當講解。
引導學生識讀“周初分封略圖”,找出主要封國都集中在大河流域,而且這些諸侯國國名同今天的一些地名也有聯(lián)系。之后,提問學生:“為什么主要封國都集中在大河流域?”
學生回答略。
作用(板書)
請學生齊讀“通過分封制……文化發(fā)展”一段,并用一句話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二、貴族、平民與奴隸(板書)
奴隸制社會的主要社會成員有貴族、平民與奴隸,他們組成了奴隸制社會的階級結構。請同學們根據課本的有關內容分析和想像一下,貴族、平民與奴隸各包括哪些人?他們在當時各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分成四組討論后派代表發(fā)言,第一至三組分別想像貴族、平民、奴隸的生活;第四組主要談對這樣的社會有何感想。時間2分鐘,可以討論,想像要合理,語言要精煉。(在學生發(fā)言時,注意用平和的語氣糾正學生想像不合理處)
“貴族”:周王、諸侯、卿大夫、士都屬于貴族。貴族管理國家和人民,可以對人民判刑甚至處死他們,但人民卻不能這樣對貴族。全國的土地和財富都是貴族的,貴族根本不用干體力活,這些都是平民和奴隸在做。
“平民”:被大大小小的貴族統(tǒng)治著、剝削著,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工作,卻只能勉強維持生活,絕大多數都很貧困。但他們屬于自由人,多少還有一點政治權利和私人財產,比起奴隸還是好一些。
“奴隸”:來源于戰(zhàn)俘或犯罪的人,完全屬于他們的主人,沒有人身自由,沒有絲毫財產,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吃的是最差又少得可憐的食物,所有勞動成果都歸主人,是“會說話的工具”。被主人任意買賣、打罵,即使被隨意處死了,主人也沒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