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三國鼎立,之四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XX年,赤壁之戰在2XX年。)相距僅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一勝一負。)前者是從以少勝多,三、四萬對10萬,后者呢?(以多敗于少,20多萬對5萬。)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評論,先說說官渡之戰,注意不再敘述事實經過,只是概括地分析列舉。(官渡之戰前,曹操與袁紹是北方的兩支頸旅,他們之間決定性的較量如箭在弦上,盡管曹操弱于袁紹,但也有相當的實力。曹操收編了30多萬青州黃巾軍,軍事實力大為增強。他迎漢獻帝都許,控制著皇帝,政治上占優勢。)“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前誰實行過?(管仲建議齊桓公實行過。)意義何在呢?為什么這就能在政治上占優勢?(這是順應了當時人的正統觀念,誰也不愿輕易地當篡位的亂臣賊子。)而這種作法為什么對曹操尤其重要?(曹操當時還沒有、還缺乏相應的威望和號召力,尤其是因為他父親是宦官的養子,地位很微妙,一方面使他得以結交士大夫,另一方面又使他被一些士大夫瞧不起。)好,再說說別的。(曹操實行屯田,保障了軍糧,也贏得了人心。)關于屯田,呆會兒我們還要研究研究。接著說。(曹操重視人才,樂于聽取建議。像袁紹手下的許攸,如果不是敬佩曹操,怎么會投奔他呢?!曹操對敵方的叛逆者,向來有高度的熱情和真誠的信賴。官渡一戰也表現了曹操的軍事才能。)大家看地圖,誰來說說這一仗的打法,論一論曹操的軍事思想。(曹操先是聲東擊西解了白馬之圍,又誘敵深入,在延津以己局部優勢破敵局部劣勢,之后,以生死存亡在此一舉的決心,堅守官渡,看清了袁紹遠道運糧的弱點,恰有許攸來降,在關鍵時刻起了重大的作用,贏了決定性的一步棋:夜襲烏巢,火燒袁紹軍糧,使本來就不穩固的袁紹全軍動搖。曹操運籌謀略,真是出奇制勝。而袁紹自恃祖上根基深厚,地大、兵多、糧足的優勢,以至不可一世。)那當時人心所向呢?(基本上向著曹操。)為什么?(曹操打擊豪強,抑制兼并,保護農桑,以法治軍,如有一回他馬踏青苗,就“以發代首”。許多方面袁紹與曹操相反。北方人民久經戰亂,渴望統一,必然支持自己擁護的力量。)
大家總結得比較全面了,接下來,我要向同學們補充的是,官渡之戰后曹操繼續對袁紹的殘余勢力作戰,經歷了極其艱難的奮戰,直到2XX年獲得最終勝利,標志著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統一。當他得勝還朝途經勃海邊時,留下了這豪情滿懷的詩句,看課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痹倏纯醋⒔狻_@一年曹操53歲了,他的壯心是什么?(南下統一全國。)那他將遇到的對手是何許人也?(劉備、孫權。)還有,看課文和注解。(占據荊州即今湖南、湖北的劉表。)其實劉表不值一提,我們先看孫權,他的勢力范圍在哪?(長江下游的江南一帶。)2XX年,就是官渡之同年,孫權哥哥孫策遇刺身亡,從此,他繼承父兄開創的基業并大有發展,無怪乎曹操夸他什么來著?(“生子當如孫仲謀”)仲謀是他的字。劉備呢,這位曹操口中的“天下英雄”,到2XX年,就是曹操已完成北方統一的同年,他還無立足之地呢。劉備依附于荊州劉表,但他不甘寄人籬下,思賢若渴,于是就在這2XX年他三顧茅廬,請出了在隆中草屋隱居的諸葛亮,字孔明,接受了這位年僅27歲的諸葛亮為他設計的戰略思想,是什么內容?(占據荊、益,聯孫抗曹……)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