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生物圈》教學實錄
師:原來,大氣圈中有這么多的生物啊!誰再來說說其他的圈層?
生:(扮演水圈的大部的)我們水圈可以說是生物圈中的“佼佼者”了,不信,你們就打開地圖看一看,在地球的表面,約有70%的面積都是我們水圈,所以,從宇宙中觀看地球,就像觀看一個“藍色的水球”。我們水圈主要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在我們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當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魚類,有兇猛的鯊魚、有五顏六色的熱帶魚類、有微小的浮游生物、有種類繁多的水生植物等等。
師:看來水圈可真不簡單呢,有這么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其中,但是,是不是水圈的所有地方都有這么多的生物呢?
生:(討論)不是。
師:那么,主要在水圈的哪個部分才有這么多的生物存在呢?
生:(討論)應該是在水圈的表面。
師:大家想得都很對。水圈中的生物大都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中。正是由于海洋的出現,才使我們的地球上有了如此繁多的生物,所以我們把海洋稱為“生命的搖籃”。除了水圈和大氣圈以外,誰來說說巖石圈的情況呢?
生:(扮演巖石圈的)我們巖石圈是人類和其他動植物賴以生存的主要場所。我們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我們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在我們這個圈層中,有郁郁蔥蔥的森林,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有絢麗多彩的花朵,有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還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最重要的就是,人類在我們這個圈層生活和繁衍。可見,我們巖石圈才是人類的“立足點”。
師:這名同學想得太好了!我們人類主要是在巖石圈生活的,但人類的活動僅僅局限在巖石圈中嗎?
生:(分組討論)不是。人類可以乘坐宇宙飛船到達大氣圈以外,人類還可以乘坐潛水艇到達海洋的底部。
師:對。巖石圈不僅是多種生物的”立足點”,也是人類的”立足點”。但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那么,生物圈中的巖石圈、大氣圈和水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生:(分組討論)不是。
師:你們能舉個例子嗎?
生:比如課本中的圖1-11,在巖石圈中包括大氣圈和水圈;在水圈中包括巖石圈和大氣圈。
三、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師:我們都知道,現在地球的人口已經超過了60億,人口過多給地球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于是,科學家想了一個辦法:把地球上的人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大家覺得這種方法可行嗎?
生:(討論)我們覺得沒有特殊的裝備不行,因為其他星球上沒有氧氣存在,而且溫度不是過高就是過低,也沒有充足的食物,所以,人類不可能生活在這樣的星球上。
師:這就是說地球有適于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條件。哪些條件呢?讓我們先來觀察書中的六幅圖片并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向日葵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長頸鹿生活需要什么條件?學生:(觀察書中12頁)向日葵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師: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么異同?
生:向日葵生活在農田中,土壤中有較多水分;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非常干燥;牛生活在陸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師:為什么干旱會使糧食減產?
生:因為農作物的生活需要水,沒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長,所以干旱會使糧食減產。
師:(小結)回答得非常好,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地球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這也是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