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圖形的全等
教學目標:
借助具體情境和圖案,經歷觀察、發現和實踐操作重疊圖形等過程,了解圖形全等的意義,了解全等圖形的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圖形的全等與全等圖形的特征的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識別全等圖形及通過實踐活動得出全等力形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方法:
實踐操作法和觀察法
活動準備:
把課本當中的圖畫在白紙上,帶好剪刀和復寫紙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
1.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兩組圖形.
2.多舉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能全等或不全等圖形的實例,讓學生進行想象全等力形與不全等圖形的區別.例如:
(1)同一張底片沖印出兩張相同尺寸的相片與兩張不同尺寸的相片.
(2)同一人的兩只手掌與一大人左手掌和一小孩的左手掌.
(3)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
3.把下列兩組圖形投影出來:
(1) (2) 通過觀察,說出兩組圖形中上、下兩個圖形的異同之處,與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二、做一做
1.用復寫紙印出任一封閉圖形.
2.把兩張紙疊在一起,用剪子隨意剪出一個圖形.
三、議一議
1.從“做一做”中得到的兩個圖形有什么特征?
這兩個圖形能夠重合,它們的形狀和大小都相同.
2.在看一看中,你的看法如何?
形狀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兩個圖形能夠重合,反之亦然.
形狀不同或大小不同的兩個圖形不能重合,不能重合的兩個圖形大小一定不相同.
3.能夠重合的兩個圖形稱為全等圖形.
全等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相同
四、做一做
按課本做一做的要求進行實踐活動.(注意:把劃分出的兩個圖形疊在一起應重合,通過數小正方形個數可知劃分出的圖形中應含有6個小正方形.
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能夠重合的圖形稱為全等圖形,全等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相同.
教后記:
本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較好,對于全等圖形的理解較準確,但在分圖形的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困難.應加強這方面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