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課堂實錄
師:噢,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孩子。還有沒有?剛剛四個同學都講了自己的看法。那么,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看,你們這些看法一定是從課文中間來的嘍。是哦?剛剛有同學說,小弗郎士是一個很貪玩的孩子──從哪些地方反映出來,這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呢?(學生舉手)說。
生(13):“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還有嗎?說明他很貪玩。還有嗎?想想看。(學生舉手)。
生(14):“這些景像,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
師:噢,“這些景像,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噯,說明他貪玩。那么,剛剛[指生(11)]說,經常不去上學,你們同不同意啊?反映在課文的哪些地方?(學生舉手)說。
生(15):“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地去玩玩吧。”還有,鐵匠華希特說:“用不著那么快呀,孩子,反正你到學校總是挺早的!”(學生輕笑聲,并有議論)
師:嗯,你們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你們來發表看法。(學生舉手)說。到底是不是經常不去上學的?
生(16):上學經常遲到。
師:噢,上學經常遲到。[指生(15)]你講得不夠確切,上學是上學的,但是經常遲到。對不對?同不們看看,這一節,他去的時間是早,還是遲到了?你們從哪里看得出來?(學生舉手)說。
生(17):去得很晚。
師:去得很晚。對了。這天上學,他去得很晚的。(板書:上學:很晚)鐵匠華希特就給他開玩笑:你“總是挺早的!”這是反話,說明他是一直很晚去的對吧?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有的同學說,他平時不用功,不愛學習。剛剛[指生(10)講得很好。什么地方看出他不用功呢?──我們的小弗郎士是不用功的。(學生舉手)說。
生(18):“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
師:“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韓麥爾先生今天要問什么啊?
生(部分):分詞。
師:問分詞,對了。他功課沒準備好。分詞,是法文里動詞的一種變化形式。注解里有。(邊講邊板書:分詞: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是哦?他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好,同學們再看看,貪玩、不用功,這是他的一個方面。不過,另一方面,現在自己的國土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占領了,我們的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找找看,書上是怎么寫的?──自己的國土,自己的家鄉,已經被普魯士兵占領了,我們的主人公小弗郎士是怎樣想的?(學生舉手)說。
生(19):“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
師:“有趣多了”。噢,(學生舉手)你說。
生(20):“我走過鎮公所的時侯,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
師:噢。(學生舉手)還有補充,把書拿在手里。
生(21):“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師:找出來的句子是說明什么呢?小弗郎士是怎么樣一個學生呢?普魯士兵在操練,他還認為這很有趣。對不對?布告牌上有壞消息,他在想:“又出了什么事啦!”他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已經被人家占領了。你想,這個孩子怎么樣?糊涂吧?很糊涂啊!對不對?所以,我們評評看,就是說,一開始的時侯,小弗郎士出現在我們面前呢是一個貪玩、不用功,而且是一個糊涂的孩子。是不是?見那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他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邊講邊板書:普魯士兵操練:有趣)而且還認為是有趣多了。因此,一開始的時侯,在上學的路上,他所聽到的、他所看到的、他所想到的,集中地告訴我們:小弗郎士呢是個不用功的、貪玩的,而且是個不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