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學案
明確:(“三年以來”是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戰爭時期;“三十年以來”是指從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整個歷史時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這一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由此標志著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特別是三年解放戰爭時期,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5.作者為了說明紀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數量詞列出數字“從地面到碑頂高達37. 94米 ”外,還說“有10層樓那么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4. 24米 !奔由线@兩句后,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明確:(這兩句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加上這兩句以后,使人們對“37. 94米 ”到底有多高有了一個具體的感覺。10層樓大家都見到過,天安門就在紀念碑的對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較就可以想見紀念碑有多高了。)
6.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業
1.背誦正面的主題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練習三,整理課文已經學過部分的說明順序
3.找出并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特色,請找出幾個例子來。
第 二 教 時
一、檢查作業:抽背碑文
二、研習新課
重點研討第6—10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①本部分的說明結構特點是什么?
②本部分采用的說明順序是什么?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10幅浮雕的!
(2)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明確:(①總——分。②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提問:為什么寫浮雕不像寫碑身那樣從正面(北面)寫起,卻從東面寫起呢?
歸納:按東、南、西、北的順序寫是根據中國近代史的歷史順序展開的
重點講析一、二兩幅浮雕!
教師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銷毀鴉片煙”。作者用了四句話,分三層次來介紹:第一句是第一層,寫明了事件(銷毀鴉片煙)、背景(鴉片戰爭前夕)、時間( 1839年6月3日。、地點(虎門)、人物(群眾)──這是記敘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層,描述了畫面,先詳寫銷煙場面,作者抓住人物“憤怒”的神情,顯現了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用“運”、“傾倒”等詞表達銷煙態度的堅決;用“一箱箱”、“傾倒”與“一股股”、“升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中國人民挺身而出,還擊帝國主義的威風。第三句略寫了炮臺和群眾的戰船,烘托了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和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毫不動搖的銷煙決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以簡明的語言點明了這幅浮雕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