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學案
3.中山陵的總體設計為什么是“值得稱道的”?陵園大道及其周圍栽種的樹木,與陵園莊嚴肅穆氣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確:(中山陵的設計將三區名勝聯為一體,擴大了東郊風景區的游覽范圍和內容,因而在總體設計上“值得稱道”。
陵園大道及周圍栽種的樹木濃翠蔽日,莽蒼深邃,象征了孫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懷和不朽業績,使人們在未達陵墓之前,就已逐步進入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4.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寫了陵園的主要建筑,為什么第6自然段還要總寫陵園的平面布局?
明確:(本文是按照先總后分、自下而上的順序介紹中山陵的。這段關于陵園平面布局的總說,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讀者對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
5.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文章第9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①本段采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有哪些?
②說明文的語言一般要求準確,樸實。為什么第9自然段寫平臺所見景象卻用了生動的語言描寫手法?
(2)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明確:
①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
②誠然,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平實。但為了生動地表現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征,并不排斥適當使用描寫的手法。(本文寫登臨平臺所見景象即為典型一例。它用語生動,蘊合深情,既準確地說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襯托了中 山 先生的偉大品格。)
六、延伸拓展
(一)
“我心目中的 ”設計比賽。 勾畫出自己設計的某建筑的草圖,并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進行描述。
(二)
自碑亭再往北,地勢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石階以小平臺劃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筑[ ]祭殿。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 ]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仿佛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蒙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 是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大自然 要向人們展示它那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色。
近義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