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華夏文化魅力導學案及答案
3.文中加線的這句話的意思是
4.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心》曾經唱紅大江南北,它道出了千千萬萬海外游子共同的心聲:我們的根在中國。試想:20世紀70年代,當貝聿銘首次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心中有無限的感慨,你能想象出他內心的感受嗎?請用一段話描述他當時的心理。
四、鞏固延伸
訪蘭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帶回些野蘭來栽培,幾年之間,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個品種,像要做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里的人就跑來玩賞,父親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幾分慍怒,此后進山去,便不再帶回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了。這事很使我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又一次進山的時候,特意招呼我說:“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處。那里有道瀑布,十幾丈高地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地響,水沫揚起來,彌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離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了一層寒煙。香氣濃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么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便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我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么挖出去,經過一番栽培,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種、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問道:“你覺得這里的蘭草好呢,還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說:“這里的好。”
“怎么個好呢?”
我卻說不出來。家里的的確比這里的好看,這里的卻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么?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
“……”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靈氣,長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樣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么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人知道而欣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