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寶貴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著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說期待黎明就像農人期待充滿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維系著飛行員的生命,所以作者說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這兩句話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尋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實現生命的價值。這句話體現了作者對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斗過,但我失敗了,這對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也很平常。不過,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
(作者認為自己從事的職業是有意義的,他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沒有使生命虛度,所以即使失敗,甚至犧牲生命,他也無怨無悔。)
六、綜合訓練
思考討論
XX年,北京大學山鷹社登山隊有五位大學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馬西峰時遭遇雪崩,兩人遇難,3人失蹤。山難發生之后就有很多人開始思考大學生登山的意義。你怎么看待這件事?
(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大學生不具有登山運動員的專業素質,不應該參與這種專業性強的極限運動,他們這是拿生命開玩笑。
持贊同意見的人則認為登山運動體現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先鋒應該用這種精神激勵自己,參加登山也是未嘗不可的。)
七、課堂小結:
學習本文,我們學會了面對生活的劫難時,豁達而不悲觀,應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奮斗!
23 登上地球之巔
郭超人
學習目標:
1.掌握字詞,復述課文。
2.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學習重點、難點:
復述故事,合作探究,景物描寫。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情境引入,激趣引讀(放映圖片)(3分鐘左右)
(1) 多媒體呈現喜馬拉雅山脈和珠穆朗瑪峰的圖片。
(2) 多媒體呈現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的圖片。
(3) 教師:
a.“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克服重重困難,從北坡登上地球最高峰——珠峰山頂,書寫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記錄。
b.郭超人:中國著名新聞工作者,作者當時作為隨登山隊采訪的一名記者,直接或間接地了解到這次登山活動中的許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寫成長篇通訊報道《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并發表。本文選自此通訊。
(4)觀看后,讓學生說說珠峰的情況和登頂的感受。
(二) 展示目標
掌握字詞,復述課文。
(三) 自學指導一:完成目標1(12分鐘左右)
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速讀課文,并完成以下任務:① 先在書上圈點不認識的生字、詞語,然后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解決,并將初步答案批注在該字旁邊。② 先在書上勾畫登山過程中的時間、主要人物、典型實例、主要困難等內容,然后復述故事(即概括幾個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主要經過)。
8分鐘后,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學對這兩項任務完成的最精彩!
1. 學生自學課文,圈點、勾畫學習任務。
2. 師生交流研討。
3. 師生質疑答疑。
4. 附:板書主要生字、詞語:
① 冰鎬 鑲 砭骨 履踐 滯留 窒息 匍匐 顫抖 顫栗
② 養精蓄銳 步履艱難 斬釘截鐵 異口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