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⑤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3.課文理解。(12分)
①兩小兒關于太陽遠近的爭論,一兒認為早晨近,正午遠的理由是
,一兒認為早晨遠,正午近的理由是 。(原文回答)
②兩小兒的“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孔子不能決也”說明什么?(4分)
③你從精衛身上體會到一種什么精神?(4分)
綜合性學習 漫話探險
縣二中 范曉云
教學目標:
1.對人類探險極其意義有進一步的認識,學習探險家樂于研究進取、勇于挑戰自然與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險過程中必備的生存知識和基本技能。
3.在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和清晰明確地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教學時間安排:活動一課時,寫作兩課時。(可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能力、條件,任選一項活動,也可以分組進行。)
一課時
活動一
教學目標:
了解中外探險家的事跡,學習探險家樂于研究進取、勇于挑戰自然與自我的精神。
活動內容:
1.準備:課下利用網絡搜索哥倫布、麥哲倫、南森、阿蒙森、斯科特、張騫、鄭和、徐霞客、堯茂書、余純順等中外探險家的故事。
2.召開故事會,看誰講得生動感人!(時間:一課時,人物材料后附)
3.師生評議:
從聲音、感情、肢體語言等方面點評
4.課堂小結:
大家要學習探險家們樂于探究進取、勇于挑戰自然與自我的精神。
活動二
一、教學目標: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練習清晰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活動內容:舉行以“探險”為話題的辯論會,正反方各三人,主持人一名。
正方觀點:要鼓勵更多的人去探險。(因為探險能更好地開發地球資源,為社會進步做貢獻。探險是一項很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能證明生命的價值。)
反方觀點:探險很不值得。(因為它是沒有意義的冒險,它不僅耗費了許多時間,浪費了很多錢財,而且搞不好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三、活動要求:
第一回合:雙方一辯負責陳述本方觀點,二辯、三辯負責為本方觀點提供有效論據(每人發言不超過三分鐘,此回合正方為先);
第二回合:雙方辯友針對對方觀點和論據進行辯駁,自由發言辯論(每人發言不超過三次,每次不超過二分鐘,此回合反方為先)。
第三回合:由雙方一辯做最后陳述總結。
四、主持人總結:
探險與冒險有著本質的區別:
1.“探險”是過程,也是目的,是人類要解開未解的自然之迷或涉足人類未到之處;而“冒險”只是一種手段,為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2.“探險”是有充分準備的漫長之旅,整個過程是考察研究的過程,是人類認識探索自然界的一種方式,也是人類對自我體能和智能的挑戰和考驗;而“冒險”是在某一具體情況下不得以而為之或應急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