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
共工怒觸不周山
縣二中 崔志軍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掌握詞義,通譯全文,理解成誦。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神話《夸父逐日》。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神話《共工怒觸不周山》(板書課題)。
二、展示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掌握詞義,通譯全文,理解成誦。
三、自學指導一
請聽老師范讀課文(或聽錄音),要求同學們聽準字音和句子停頓。然后自由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4分鐘后比一比,看誰讀的好。
1.師配樂朗讀。
2.生自由朗讀,勾畫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3.檢測
展示朗讀,學生個體和集體朗讀結合。師生一起評點(可以從字音、語氣、語調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4.學生齊讀課文。
5.復述故事內容。
四、自學指導二
請同學們參考課文下注釋,劃出疑難字詞,先與小組同學交流。然后翻譯課文,5分鐘后比一比哪組完成的最好。
1.學生自學、交流,翻譯課文
2.班級展示譯文,集體評議。
3.教師根據反饋矯正。
4.檢測:
解釋重點詞語并翻譯句子。
①昔者:
②共公與顓頊爭為帝
③怒而觸不周之山
④地維絕
⑤故日月星辰移焉
⑥地不滿東南
⑦故水潦塵埃歸焉
五、課堂小結:
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在自然面前顯得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結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等等傳奇人物來。 盡管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六、綜合訓練
1.課文內容理解之后,你認為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2.“怒而觸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現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
3.如何理解結尾含義?
4.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三
板書設計:
綜合練習
一、給加色字詞注音。(每題2分)
1.夸父( ) 2.顓頊( )( )3.水潦( )
二、解釋加點字詞(每題2分)
1.逐走( ) 2.入日( ) 3.欲得飲( ) 4.河、渭不足( )
5.北飲大澤( ) 6.棄其杖( ) 7.昔者( ) 8.怒而觸不周之山( )9.地維絕( )(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滿東南( ) 12.故水潦塵埃歸焉( )( )
三、翻譯重點語句(每題4分)
1.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2.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