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政治下冊課文知識點歸納
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則。在實際生活中,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反之,哪里沒有規則,哪里就沒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順利進行。
⑵請你列舉少數同學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并提出合理的建議。(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⑴有人認為,自己一不違法,二不犯罪,不會與法律打交道。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無論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還是社會生活中,法律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法律規定了人們享有什么權利,應該履行什么義務,并對侵犯他人權利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予以制裁。
⑵有規則就沒自由,要自由就沒規則。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規則和自由并不是絕對對立的。規則保障著人的權利和自由,如果無視規則、違反規則,我們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有規則,才有自由。
4、中學生張濤在新華書店買書時,發現自己的一片作文被收錄在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學生優秀作文選》中,但是他卻不知情。張濤就此事向老師請教,得知自己享有著作權,有權向出版社索取稿費。于是,張濤向出版社詢問此事,得到的答復是:“一個10多歲的孩子哪來什么著作權?還想要稿費?給你出版了,應該感謝我們。”根據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⑴張濤是否享有著作權?他可以從哪部法律找到依據?
張濤享有著作權。他可以從《著作權法》中找到依據。
⑵張濤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張濤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例如將出版社告上法庭,要求賠償。
⑶從這個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義務,又要依法行使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練 習 §§§
1、材料一:近年來,“掃黃打非”工作以治理校園周邊環境、掃除文化垃圾為重點,堅決查處渲染淫穢色情、兇殺暴力和封建迷信等內容的有害讀物及網上文化垃圾,有效地凈化了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的環境。
材料二:國家頒布的《互聯網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
綜合上述措施,說明了國家是怎樣關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
國家進行“掃黃打非”和頒布《互聯網管理條例》的措施說明了國家運用法律賦予的權利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實現,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
2、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的權利有哪些?請你選擇其中一兩項權利,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說一說這些權利是怎樣得到保護的。
⑴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財產所有權,財產繼承權,著作權,專利權,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國家賠償權,宗教信仰自由權,民族風俗習慣自由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受教育權等。
⑵任意舉例,言之有理即可。
3、某鎮一中學發現開學后有10名學生未到校報道。經了解,是家長因為孩子成績不好以家里經濟困難為由迫使他們去打工賺錢。學校和鎮政府在多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一紙訴狀將這些家長告上法庭。法院最終判決如下:對每位讓孩子輟學的家長予以罰款,強令他們在規定期限內送子女復學。由于法律的干預,這10名學生終于又回到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