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1
二、創造成功的記錄
1.要選準適當的目標。
2.需要付諸勇敢的行動。
3.要克服依賴心理。
三、要把握正確的方向。
補充正文 1、自信的含義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就是指人對自身力量的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情,實現所追求的目標。
2、自信的表現: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為上表現“我能行”,情感上體驗“我能行”。
3、自信的作用:自信使人勇敢。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強不息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是事業成功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
4、自信與自負和自卑的區別
①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標是真實的,他不會同自己也不會同別人過不去,他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②而自負者依據的事實是虛假的,追求的目標根本不可能達到;他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看不起別人,自以為是。
③自卑的人輕視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優點,懷疑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嘗試。
5. 為什么要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為自信者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質,如樂觀、好奇、專注等。樂觀,使我們對成功充滿希望;好奇,促使我們不斷奮斗;專注,使我們全力以赴。正是由于自信者樂觀、好奇與專注,有目標,注重行動,體驗過程,他們可以忽略外界的干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達勝利的終點。
6、如何樹立和增強自信?
(1)看到進步與長處。發現自己的長處,是自信的基礎。有自信才能有成績,有成績就會更自信。
(2)增強信心與實力。實力,是支撐信心的最重要支柱。信心要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實力的增強有助于我們提高自信,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種困難。
(3)做自信的中國人。只有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我們的自信才有堅如磐石的根基。一個有強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會在國際交往中自覺地展示我們中國人的氣度和風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絕不會做出有損國格的事情。
陜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三課《學會獨立飛翔》
第一課時 《勤勞節儉伴我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
幫助學生樹立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思想觀念,培養“勞動光榮”的價值取向。
2、 能力:
提高學生對勞動重要性的理解能力。
3、 知識:
了解勞動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了解勞動的作用及其形式。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勞動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難點:對“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一觀點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故事導入:
有一個民間傳說:一位老人去世時,除了一塊寫有“勤儉”的匾處什么也沒給兩個兒子留下。兄弟倆分家時,便把匾從中間鋸開,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儉”。哥哥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節儉生活,結果是兩手空空;弟弟則省吃儉用,卻不知勤勞耕作,結果是坐吃山空。后來經過仔細琢磨,他們把匾合在一起,照著去做,勤儉持家,終于創造了豐富的財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答,師總結。
板書:勤勞節儉伴我行
請大家比較一下人與猿的區別,并分析存在這些區別的原因。
師:人的雙手是在勞動中從猿的生深化而來的,這一演化過程是從猿到人的重要環節。在共同的勞動中,為了交流產生了語言,語言成為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之一,同時也促進大腦的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猿腦發展成為人腦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這個過程中,是勞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類的勞動就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使用工具進行生產勞動不僅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它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