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1
3、 學生各自撰寫題為“我為巨龍騰飛而自豪‘的演講詞。
4、 學生四人一組,組內演講,最后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參加全班演講。
5、 全班演講。
第七步:設計教學程序。
1、開講導語:可用課本44頁《情景再現》欄目的導語形式導入,也可用一段精彩的演講導入。
2、依照第六步設計的方法和活動學習課文第一→四板塊內容。
3、第二與第三板塊、第三與第四板塊之間的連接過渡思路:二與三板塊間從“哪里有壓迫、侵略,哪里就有斗爭、反抗”開始寫成簡短過渡語;三與四板塊從經過二十八年艱苦奮斗建立新中國,再過渡到“中華騰飛”。
4、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框教學內容并形成本框教學內容的“正文”:祖國受欺凌,我沉痛、憤怒;祖國奮起抗爭,我振奮、高興;祖國騰飛,我驕傲、自豪。國家的命運時刻撥動著個人的心情,個人的情感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5、課終藝術:在《走進新時代》(歌曲)或《世紀大閱兵》視頻播放中,教師作一分鐘精彩演講(從個人前途命運、個人情感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的關系進入,最后落腳到青少年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附:板書設計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一課《做自己主人》
第一課時:正確認識從眾和好奇心理(上)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原文:
“正確認識從眾和好奇心理!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到學生克服盲目從眾的思想和行為
2、能力:提高獨立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3、知識:知道從眾心理是青少年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到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從眾心理。
2、教學難點:避免盲目從眾。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1、p2:閱讀教材故事,思考問題:
產生從眾行為的因素有哪些?
2、p4: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情景,思考下列問題.
(1)你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從眾的影響是積極地,它的積極影響是什么?
(2)蒙蒙的行為是否值得,理由是?
3、p4:看圖回答問題:
(1)圖片中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
(2)圖片中的情景造成生么影響,我們身邊是否有這種行為并舉例?
五、依據教學用題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一)、導入新課:
故事欣賞導入:富爾頓用新測量方法測量固體氦的熱傳導度,這種比傳統理論要高出500倍。由于高地太多,他擔心別人會認為他標新立異、嘩眾取寵,就沒有伸張。而年輕的人也得出和富爾頓相似的結論并伸張出去了,引起科學界的關注。富爾頓說:如果當時我摘掉名為“習慣”的帽子,而戴上“創新”的帽子,那個年輕人絕不可能搶走我的榮譽。
思考:導致富爾頓錯失良機的原因有哪些?
從而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討論交流,讓學生領會知識點:生么是從眾心理?列舉生活中德事例加以說明。
(從眾心理幾乎人人都有,它是支個體在社會群體的悟性的壓力下,不由自主地與多數人保持一致行為的心理現象。)
2、學生討論解決“教學用題1”:
具體流程:出示“故事” 根據材料提問 學生討論回答。
3、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從眾心理的心理現象。組織討論:聯系上述情景,談談從眾心理對我們的學習、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