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案(鄂教版)3
設計思路
《下課了放學啦》作為第二單元“快樂的一天”中的一課,滲透出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這是學生每天都在經歷的瑣事,而瑣事中往往更塑造著兒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盡量避免說教,而是應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實際的方法,觀看錄相、小品表演、訪問討論、辯論展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發現、去總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從而養成良好的課后活動習慣。
從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來生成活動主題。在“小記者采訪團”的活動中,老師捕捉信息,整合歸類,及時做出判斷,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義、有創意的活動。“明明放學后”的錄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實寫照,通過“實話實說”讓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技能和方法。“有益活動大搜索”需要教師課前摸清兒童的喜好,在活動中及時指導,成為連接家庭與社會、學校的橋梁。“課余活動作品展示”提供了學生表現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收獲。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積極意識。
能力 通過活動的參與,學會與人相處并懂得保護自己的方法。
知識 認識守秩序的好處,嘗試參與各種活動,并在活動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課間活動的規則和紀律,,在合作中共同發展。
教學重點
知道放學后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
教學難點
遇到突發事情,能夠想辦法,從容地應付。
教學準備
1、學生在家活動的照片、錄相。
2、拍攝錄相小品《明明放學后》,制作多媒體課件。
3、學生搜集自己和同學放學在家的各類活動,每人準備自己展示的作品。
4、辯論雙方兩色小旗,填寫活動項目的卡片和籃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按時回家”
活動一 小小討論會
1、小朋友,結束了一天的學習,要放學啦!(揭示課題: 放學啦)
談話導入:放學了,我們要帶好哪些東西呢?
2.游戲:我來選。
(1)在講臺上擺放一些物品,如鉛筆盒、書(寫了自己名字的書和寫了別人名字的書)、玩具、毛巾、削筆刀、作業本等。
(2)學生上臺選擇并說明選擇的原因,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放學了,我們要帶好哪些東西?
4.教師小結:放學回家時要帶全自己回家學習時需要的東西,如橡皮、彩色筆等。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教學應該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建構的過程。課前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實際存在的行為,通過課上的交流、分析、操練,使學生懂得怎樣文明有效地課間,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活動二 小記者采訪團
1、師:老師在放學后去幾個小朋友家進行了采訪,讓我們看看他們放學時遇到了什么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