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案(鄂教版)3
2、多媒體演示:一位小朋友邊走邊看小地攤;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媽媽正在著急地找孩子。
3、 你們想不想采訪一下身邊的同學,問問他們怎么想的?
4、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出一名小記者,組成小記者采訪團。
課前老師把設計好的調查表發給學生,學生填寫好,供上課交流。
5、 小記者提問,采訪主題:平時放學后,你是怎么做的?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6、 學生匯報交流。
7.教師小結:放學后要按時回家,不做危險的活動,不在外面逗留。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共鳴。學生通過“小記者采訪團”的活動,提供學生交流的機會,感受到課余活動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動三 守時小能手評比
1.師: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真棒!我通過和大家的學習剛剛編好一首兒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獲的快樂。兒歌內容是這樣的:
鈴聲響,別著急,書本和筆要清理;
小書包,本領大,裝下學習好伙伴;
離開前,要檢查,好的習慣要堅持;
不嬉戲,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師范讀兒歌,學生跟讀兒歌,同桌互相讀兒歌,再齊讀兒歌。
(設計意圖:兒歌教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通過誦讀兒歌,進一步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3.師:發布評比按時回家明星的信息。希望每位同學每天都能做到按時回家,爭取人人都是守時小能手。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教學具有開放性,教學時空應把課上、課下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課后的評比活動,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
第二課時 “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一班級調查“回家的路上”
1. 班級調查:放學后,那些同學是獨自回家的,哪些同學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學是由家長接回家的。
2. 你們回家路上都會做什么呢?
3. 觀察課本開展討論: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設計意圖:調查活動目的是給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游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在課間活動時守秩序,才會玩得開心。)
活動二情景再現齊思考
1.聽故事(或看錄像):。
2.亮出你的金點子,說說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3.小測試“當我遇到陌生人”:老師扮演陌生人,對學生進行測試。當遇到陌生人來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話時,學生是怎樣應付的?
4.過渡語:當我們遇到危險時,應及時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還可以給自己的家人打電話。
5.填寫“我的電話本”,記下家人的電話號碼。
6.教師小結: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們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隨便和陌生人搭話。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觀看錄相,討論做法對不對,讓學生在討論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明明,對照自己,像照鏡子一樣,看看自己平時的做法,實話實說,把學到的化做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