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內乘法(一)用數學 ,
表內乘法(一)用數學
——例5、例6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56—59頁
教學目標: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 能夠完整地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2. 能夠運用所學乘法的意義和算法解決問題;
3. 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恰當運用乘加、乘減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投影出示例6)
師:(1)請同學們看圖觀察: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你能在圖上發現有用的數學信息嗎?(教師隨生的回答板書:有3頭大象,每頭大象搬2根木頭。)
(3)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板書問題: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
(4)全班齊讀。
給學生呈現出完整的用乘法解決的問題的全貌。便于學生能夠獨立提出用乘方計算的問題。
二、運用舊知,解決問題。
2.師:這道題應該怎么樣列式呢?
教師可以指名到黑板上完成。
例6提前學習,是由于在學習乘法口訣時,學生也都是在情境中運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從而提煉出口訣的。所以例6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不難,可以放手讓學生解決。
3.乘加。
(1)師:這時,又過來一頭大象,不過它只搬了一根木頭。(投影出示問題:又過來一頭大象,它只搬了一根木頭。現在4頭大象一共搬了多少根木頭?)
會畫圖的老師也可以畫一幅圖。
(2)師:這道題怎么樣列式呢?(教師板書)
生1:2×3+1=7(根)
生2:3×2+1=7(根)
生3:2+2+2+1=7(根)
生4:2×4-1=7(根)
生5:4×2-1=7(根)
后兩種算法可能學生有困難,不要硬要學生提出來。如果乘加算式孩子們也不能提出,可以先列連加法,再引導學生將連加法中“同數相加”的部分改寫成乘法算式就可以了。
4. 乘減。
(出示例5圖)
師:(1)請同學們看圖觀察:圖上都有誰?它在干什么?
(2)你能在圖上發現有用的數學信息嗎?(教師隨生的回答板書:①每棵玉米有3個玉米棒,掰走1個。②前2棵玉米上有3個玉米棒,后一棵玉米上有2個玉米棒。)
(3)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板書:①還剩幾個?②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如果學生提出了第②個問題,就讓學生口答。重點研究“還剩幾個”的算法。
師:這道題怎樣列式呢?(指第①道。)
生1:3+3+3+3-1=11(個)
生2:3×4-1=11(個)
生3:4×3-1=11(個)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利用乘法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嘗試著列出了“乘加”、“乘減”兩種算式。下面我們就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幾個問題。
三、利用新知,解決問題。
6.56頁“做一做”的第1題。
7.58頁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