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學生之感 開啟童心之門——28、《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案例
一 背景說明在我們的課堂上,當我們老師正津津有味地講解著,當我們老師自我感覺良好時,當我們老師以為課文正要完美結束時,是不是經常會有孩子突然“爆冷”——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是不是經常有孩子打斷你的上課思路?尤其在新課程的課堂上,這種狀況是層出不窮的。我發覺在課堂上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和老師針鋒相對,或許我應該為這種現象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們正在不斷成熟。新課程的確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這也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潛伏的壓力。我時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憂慮:我這樣教合適嗎?我會教出怎樣的學生?我還能給予學生什么?我能勝任新課程的教學嗎?……現代化社會需要的是有個性、有創意的人才,我們的新課程也是向這個目標努力的,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社會培養出這種人才的。人才的培養是需要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而我們的課堂就是這種積累過程的重要階段。我們的教育能否勝任這種動態的積累工作呢?我們不得而知,也許能,也許不能。
二 教學片段
我繼續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這段的教學應該體現出小男孩令人肅然起敬的行為的感人之處。他將小魚兒一條條地撿起來,用力扔回大海。他不是憑著一時的好奇在玩一種游戲,而是在執著的完成一項使命。這么多的小魚,他是撿不完的,但他在盡力地撿著、扔著。在他眼里,一條小魚就是一個生命,撿一條小魚就是挽救了一個生命!
但在我剛引讀完這段時,一個響亮的聲音突然響起來,一雙小手也隨之舉起:“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我和學生都被這冷不丁冒出來的聲音嚇了一跳,紛紛望向說話的人。原來又是這個平時最愛提問題的小家伙!小家伙長得黑不溜秋的,一雙小瞇眼,但能說會道,腦袋瓜子挺機靈的。說實在的,我有點生氣。我好不容易創設的情境一下子被他的一叫給破壞了,確實有點煞風景。但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微笑著摸了摸他的頭,先表揚了他:會提問題的小朋友是愛學習的孩子,有問題才會有進步!在我的鼓勵下,這個黑黑的小家伙高興地提出了自己的“高見”。
生:老師,小男孩這樣做是不行的!
師:哪樣做是不行的?
生:小男孩用力地把魚扔回大海會把小魚扔死的。
師:………………
全班頓時一片寂然,孩子們在思考,我也在思考。這個孩子提出這個問題不是沒有道理的,小魚兒們已經被烈日曬得快干死了,再用力點是有可能會受傷的。這個問題,大家真的都沒有想過。我在無言相對的同時,又深深被孩子這種強烈的愛心所震撼!姑且不論這個孩子是領會了課文的道理或是無意間提出這個問題,我們都應該為他的這份純潔無暇的愛心鼓掌!但此刻的重點是要及時解決這個問題,我的腦袋在感動之余,還是想出了辦法。對此,我實行了“踢球戰術”。
師:其他小朋友有什么意見嗎?
[教室里依然是安靜的,孩子們有的低著腦袋在“沉思”,有的仰著腦袋在看天花板。一會兒后,有孩子舉手了。]
生1:老師,我覺得黃程偉說得對。小男孩太用力了會弄死小魚的!
生2:我覺得這樣做會傷害小魚,它們已經很可憐了,還這么用力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