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1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注:三個活動可以讓每小組選定其中的1個進行研究即可)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6日 執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2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實驗數據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情感 態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境(stse)
意識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及所觀察的實驗裝置。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一.教學導入:
上星期我們組裝了一些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觀察,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
二.交流各組裝置所觀察到的情況
1.各小組出示實驗記錄。
2.小組成員匯報觀察情況,要求:語言簡潔、過程清楚。
3.各小組出示各自的裝置。
4.各小組歸納各自的結論,要求:思維嚴密、條理性強。
三.活動 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2.提問:從課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現象?
3.學生匯報。
4.思考: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進大自然,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把它們有關向性運動的現象畫下來、記下來或者拍下來。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2.從“南橘北枳”說起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9月8日 執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3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通過調查了解水果出產的地域性,并能初步類推理解各種植物都生存在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里。
2.能根據身邊一些植物的特點,分析它們是怎樣與環境相適應的。
3.能通過查閱資料等多種途徑了解植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情感 態度、價值觀
1.熱愛大自然,樂于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2.意識到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科學知識
1.知道植物必須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離開這個環境,植物的生存將會受到影響。
2.知道植物的結構特點是與其所處的環境相適應的。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
關注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關注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準備
與本課學習內容相對應的生物圖片。
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攤販那里調查水果的產地。
一.教學導入
1. 教師講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2. 學生觀看橘和枳的照片。
3. 提出問題:為什么淮南的這種橘樹在當地能結出又香又甜的果實,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結出又酸又苦的枳呢?
4. 學生猜想。
5. 聯系到身邊可以找到的水果——它們都是本地生產的嗎?是不是也會存在這種現象呢?
6. 讓我們通過調查各種水果的產地來開始研究吧。
二.活動 調查各種水果的產地
1.出示課前學生去水果攤販那里調查水果的產地的調查表。
2.引導學生按照產地給這些水果按地域進行簡單分類。
3.提問:有沒有來自南方的蘋果和北方的香蕉?
4.引導學生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