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上冊學案4
(2)在教師指導下,學會制定研究計劃。
【怎樣進行】
(1)猜謎語活動。這是一個統領本單元的活動。組織好這個活動有多種方法:
一是用“大轉盤”的形式。教師上課前準備一個大轉盤,可以是紙板,也可以是木板,能轉動,最好設計上一個指針。按照教材上的排列,將寫好動物謎語的紙張貼在上面。每一個位置可貼上3種以上動物的謎語。謎底動物僅限于常見的鳥類和哺乳動物。
活動開始,每個小組一位同學上前轉動轉盤,指針最靠近哪一個謎語,就猜哪一個。已經猜出的謎語及時取下來。直到把所有謎語全部猜出。
為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每猜中一個謎語給予一定的獎勵。如,可以贈送猜中謎語的活動頁,也可以用加分的方法。
二是采用搶答的形式。教師準備好謎語,以主持人的角色組織猜謎活動,教師每讀完成一條謎語,各組搶答,每答對一個,小組加分。
(2)討論我們是怎樣猜測中的?這是對猜謎活動的分解和進一步深化,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出提問的空間。實際上,這也是猜謎活動的延伸。要注意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向著教師設計的思路發展。
(3)制定研究計劃。因為是一個“扶”的過程,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做好四個步驟:即,明確研究內容;選擇研究方法;確定研究思路,編寫書面計劃;開展示會,根據大家的建議,交流、修改研究計劃。
制訂書面研究計劃的“四部曲”,重在引導學生走進一個能力培養的新階段,是一個“扶”的過程,因此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教學過程要環環緊扣。這個教學活動對材料的要求不高,讓學生準備好紙和筆就行了。
教材中呈現的只是一個個案,學生通過猜謎活動,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研究問題。教師要適時地給予引導:比如,研究內容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材料的選定等。
2 與小白兔交朋友
【要點】
通過觀察、記錄不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寶寶的特征,概括出同類動物的一些特征。
【目標】
小組的同學愿意合作與交流;珍愛生命,體驗美,欣賞美;通過課余時間研究動物,學會寫觀察記錄,并能概括出所研究的動物的一些特征;通過研究過程,進一步完善小組研究計劃。
【怎樣進行】
計劃是工作或行動前預先擬定的具體內容和步驟,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差。這一活動的目標,就是各個小組通過實施計劃,找出不足,進一步修訂完善研究計劃。
(1)實施研究計劃。《與小白兔交朋友》,通過與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交朋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邊觀察邊探究的過程。實際上,課堂上的教學是學生對課外研究的匯報與交流,即小組實施研究計劃過程中的片段交流。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①動物寶寶的形態。要求各組整理《小科學家記錄本》,在宏觀上匯報觀察的結果。各組研究的動物種類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動物母與子的形態上的相似性和漸變性。
②動物寶寶身上的毛。對這一研究片段的表達與交流,要求“表達”出兩層意思:一是動物的身體表面有毛嗎?二是鳥類與哺乳動物身上的毛一樣嗎?
③動物寶寶吃什么?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學生在與動物交朋友的過程中,很容易做到的,就是用各種不同的食物哺養自己研究的小動物。對這個過程進行記錄與整理,自然就會得出“動物寶寶吃什么?”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