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上冊學案4
教材中設計了兩處訓練二級目標的活動――研究飲料瓶的材料性質以及飲料瓶對環境的危害。這兩個活動均是學生感興趣、也是可以實施的。教師要在學生獨立做出書面計劃之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計劃內容。(見圖6-1)
書面計劃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同學們應該掌握了,但計劃時必須重點考慮的是可行性,因為此時學生是在沒有更多支持的情況下獨立探究,人力、物力、時間、信息等資源均相對缺乏,如果不考慮到這些要素,計劃的可操作性便要大打折扣。
本單元的教材按“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由課堂到社會”的結構來安排。(見表6-1)
《飲料瓶的知識》由觀察開始,教師要求學生上課時帶來各種各樣的飲料瓶,雖然同學們對它們天天接觸,但很少有人去研究它,所謂熟視無睹。所以在認真觀察后,學生會發現對熟悉的飲料瓶并不了解,飲料瓶里還藏著許多的秘密呢。讓他們把問題填入問題銀行,然后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講解,“取出”部分問題,其他問題留待以后解決。接著以頭腦風暴的形式研究飲料瓶的其他用途。拓展活動是一個變廢為寶的活動,利用空飲料瓶,開展小制作、小實驗,培養環境意識和動手能力。
《飲料瓶的材料》這一課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認識材料的性質與用途,訓練制訂“個人研究計劃”的能力。首先讓學生給飲料瓶分類,分類標準是各種各樣的,如果按材料來分,則大致可分為紙、玻璃、金屬、塑料四類,“這些材料分別有什么性質?”,針對這個問題,讓同學們制訂研究計劃,注意格式的完整與表述的簡潔相統一。然后,學生在老師提供的材料超市中選擇實驗工具與材料,實施自己的計劃。
《飲料瓶與環境》繼續強化對制訂個人研究計劃的能力訓練,同時,使學生能夠關心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雙重影響,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科學自助餐”是“巧用廢飲料瓶”,告訴同學們一些利用廢舊飲料瓶來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的方法,同學們還應該通過討論、思考,在教材呈現的幾種方法之外想出更好更多更實用的用途來。新 課標 第一 網
1 飲料瓶的知識
【要點】
了解飲料瓶的構成、材料的性質
【目標】
(1)能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飲料瓶所蘊藏的知識點。
(2)會用廢舊飲料瓶創作作品。
【怎樣進行】
(1)觀察與提問
布置同學們將帶來的飲料瓶放在實驗桌上,小組合作,仔細觀察一段時間,看“我們能發現什么?”,并嘗試對其中的部分事物或現象做解釋,比如:“我發現飲料瓶上有個環保標志,它是提醒用戶不亂扔飲料瓶的!钡鹊,再對全班交流,了解同學們的已有知識水平。
對于另一些不了解的知識,可以讓同學們存入問題銀行,留待以后去尋找答案。
。2)頭腦風暴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擴散性思維,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說出飲料瓶的其他用途。要注意的是:營造出輕松、自由的氣氛,不要否定同學們的每一個想法,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海闊天空,任意想像,達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理想效果。
(3)拓展活動
用廢舊飲料瓶開展小制作、小發明和小實驗活動,既可以充分利用飲料瓶的價值、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又可以訓練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培養環境保護的意識,是一項一舉多得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