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份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分組實驗:制作潛望鏡材料。
教學重點:
通過合作實驗知道了光的反射現象。
教學難點:
理解各種光的反射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1、照亮目標
1、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我想起一首古詩,叫做:床頭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給篡改了,叫做:房頂有燈光,室內亮堂堂,觀察又思考,為何安燈罩。
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室的日光燈管,上面為什么要裝燈罩呢?
手電筒的光怎樣繞過障礙物,照到后邊的物體?
2、找幾位同學共同完成演示。增加難度再試。
課本30頁下邊內容分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可是當我們用一面鏡子彈珠光的去路時,我們就會發現光改變了方向。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
3、 運用光的反射
生活中光的反射例子很多,那么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是運用了光的反射?學生舉例:
1)汽車反光鏡(凸鏡)
2)醫生帶的額鏡(凹鏡)
3)試著畫出光的路線圖(不作具體要求,教師可演示畫以下)。
4)太陽灶也是反光的具體應用。演示生活中反射例子
我們知道的最大的光的反射是?月光!
通過所學計算地月距離
你知道月球離我們有多遠嗎?這是一個無法用尺子測量的難題。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光的反射計算出來。1969年和1971年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時,在月球上安置了幾面特殊的鏡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學家向鏡子發射光,光可沿直線返回。科學家測量了光反射回地面的時間是2.6秒,然后利用光速計算出地球和月球的距離。此處演示測月圖。
地球和月球的距離=30萬千米*1.3秒≈39萬千米
制作潛望鏡,是第二大反射應用。
制作過程,看課本,老師也有一個樣本,講解制作過程,課下自己制作。演示潛望鏡。
利用反光鏡制作的其他玩具:萬花筒、觀景箱等。
4、反光帶給我們的不便
1)玻璃幕墻光的污染
2) 光污染的情況:路人行走影響,車輛影響。導致危險。
3) 黑板“反光”時為什么粉筆字反而變得看不清楚了
5、鞏固練習。
6、板書設計
光的反射
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車反光鏡
醫生帶的額鏡:
潛望鏡
光污染
教學反思
光與熱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么關系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