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2
三.活動 小腸內的吸收
1.講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體吸收了,大部分營養物質是在小腸中被人體吸收的。讓我們來觀察顯微鏡下的小腸絨毛。
2.用文字或畫圖的方法將觀察到的小腸內表面的構造記錄下來。
要求:認真觀察,準確表述。
3.匯報。
4.小結:小腸內壁多褶皺。
5.質疑:這些褶皺的作用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6.模擬教材第27頁的實驗。
(1)閱讀教材,了解方法。
(2)學生分組實驗。
(3)比較兩次的測量結果,分析小腸絨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明確:比較閉攏手與張開手的輪廓線,將得出小腸絨毛可以增大小腸內壁的表面積,從而能更有效地與各種營養物質接觸,便于在短時間內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4)填寫研究報告。
7.閱讀“指南車信箱”,使學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腸的吸收作用。
教學后記:
3.飲食與健康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10月12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 活動中,培養學生調查研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
科學知識
1. 知道食用變質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課前準備
將“食物中毒”的有關報道制成課件。
一.教學導入
1.播放“食物中毒”的課件。
2.提問:通過剛才的觀看,你有什么話要說?
3.學生發表看法。
4.激發興趣:讓我們來調查研究怎樣才能做到安全飲食吧。
二.活動 安全飲食
1.閱讀教材,了解教材給出的3種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
變質的食品:認識到過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護意識。如果誤食變質食品,應及時治療。
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劇毒成分的生物,對人體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會造成死亡。有毒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被污染的牲畜或糧食作物制作的食品:從動物、植物兩個角度,說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動物、植物。這種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潛伏期長,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覺,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2. 布置任務:課后調查,做好記錄。
3. 閱讀指南車信箱:實物中毒的事例。
明確:了解知識,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10月14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案例分析中,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的品格。
科學知識
了解飲食對影響身體健康的原因。
一.教學導入
1.講述:身體的生長發育所需的物質、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都是由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提供的。對營養物質攝入得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我們的生長發育。
2.過渡:我們的體重正常嗎?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二.活動 我們的體重正常嗎
1.組織學生自己測量獲得數據。
2.身高標準體重數據由老師提供,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數據,并填入下表,與實際身高體重數據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