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2
3.學生回答。
4.過渡:到底是不是我們所說的這樣,讓我們通過學習來弄明白這個問題吧!
二.活動 模擬溫度變化對巖石的影響
1.學生閱讀教材第42頁: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這部分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找出那時的人們用什么方法來破壞巖石。
2.學生講出古人的方法。
3.講述:我們也來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溫度變化對巖石的影響吧!
4.學生簡要說說我們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擬實驗。
5.完善實驗方案,交待注意事項。
實驗中用布條包住握手部分的鐵絲,防止燙傷;石頭要經過反復幾次的火燒水浸后,再次放置到火上燒烤時,碎裂的小石可能爆裂飛濺,因此還要提醒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帶上護目鏡。實驗的過程要仔細觀察,實驗結束后,再一次仔細觀察石頭,燒杯里的水,說說有什么發現?
6. 學生實驗、匯報交流。
7.提問學生:自然界中的巖石也會遭遇溫度的冷熱變化嗎?推想巖石會怎樣變化?
8.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然后組織匯報交流。
9.總結:正是這種溫度的變化使得石頭的里外脹縮不均,時間長了,石頭就會被破壞。
三.活動 模擬水對巖石變化的作用
1.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實驗方法。
2.實驗研究,交待注意事項。
實驗前要告知學生鹽酸有強腐蝕性,提醒學生使用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弄到皮膚和衣物上;實驗時要將稀鹽酸滴在石灰巖新的斷面上,保證實驗現象清晰可見;滴稀鹽酸之后要學生仔細觀察這塊巖石有什么變化?
3.講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實際上是一種稀碳酸溶液,石灰巖是地殼中分布最廣的巖石之一,這種酸性的水對自然界中的石灰巖會產生實驗中同樣的破壞作用。
4.聯系實驗中的結果說一說自然界中的巖石為什么會受到的酸性腐蝕。
5.用音像資料或教師結合圖片的方式講解溶洞和鐘乳石的形成。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10月29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水對巖石的破壞作用。
2.能用模擬實驗的結果解釋造成巖石變化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自然界是運動變化的,這些變化是內外力長期作用的結果。
科學知識
1.認識到氣溫、水等都對巖石變化產生作用。
2.知道巖石變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永不停息地進行著。
教學準備
河道的剖面圖、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巖石的分布情況圖片、碎磚塊、帶蓋的瓶、水等。
一.教學導入
1.復習: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水對巖石的變化有什么作用?
2.學生回答。
3.過渡:除了剛才所說的作用,還有哪一些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活動 模擬水對巖石變化的作用
1.思考:流水長年累月地沖刷著河床的兩岸,河道會發生哪些變化?
2.學生說出自己的推想。
3.呈現河道的剖面圖,解說:由于流水的沖刷,河床加深加寬了。
4.同時出示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巖石的分布情況圖片,讓學生尋找上、中、下游巖石的模樣發生了哪些改變?進而提示學生思考為什么河道的中下游會出現的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