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配餐》說課設計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濃江學校的數學教師仲春艷,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營養配餐》。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營養配餐》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學與健康”第三節的內容。是一節“綜合與實踐應用”課。本單元主要通過對生活中與健康相關問題的探究,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
二、學生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初步具有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在知識儲備上學生已經具備了百分數的相關計算能力和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在學習方式上學生已初步形成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目標:
《課標》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學習有意義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本節課就為學生架起了一座數學與日常生活的橋梁。學生通過學習,能夠體驗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知識;谶@樣的思考,結合本節課的內容,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進行有關營養成分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探究午餐食譜中營養成分的合理性,教給學生用正確的數學思想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營養配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是一節綜合實踐應用課,在知識的學習上沒有太復雜的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能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因此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經歷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營養配餐的過程,能進行有關營養成分的簡單計算。難點定為:能聯系實際生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
五、教學方法:
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抓住“營養配餐”這一主題,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掌握有關營養成分的計算方法。發展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在學法指導上,以合作探究與啟發誘導相結合,突出“五讓”,即:資料讓學生搜集;書本讓學生自學;問題讓學生提出;結論讓學生發現;評價讓學生參與。
六、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整體教學構思是:從學生身邊的實例出發,引入本節課的課題,然后通過激發學生想要分析自己最喜歡食譜是否合理的愿望引入對小明食譜的探究過程,最后通過分析自己最喜歡的食譜是否符合營養師的建議。 下面我將詳細說明我的教學環節的設置及設計意圖。
(一)激qing引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置了三幅對比照片(第一幅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胖墩,第二幅是兩個骨瘦如柴的非洲兒童,第三幅是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8枚金牌的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通過上面的對比照片,學生自然會想到合理膳食是擁有健康體魄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從而引入本節課課題:營養配餐。
(二)探索新知:
在探索新知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四個活動:
活動 1、小組匯報搜集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