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1)”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五年級下冊初步認識方程,并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步方程、會列方程解決相關簡單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時,教師注意以數量甲比數量乙的幾倍多(少)幾的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相關方程的幾解法,積累分析數量關系并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的經驗。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
教學難點:
重點: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談話引入:西安是我國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聞名遐邇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應圖片)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一個與這兩處建筑有關的數學問題。(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條件?要我們求什么問題?
啟發:你能從題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系嗎?題目中的哪句話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關系?(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題目中相關文字下作出標志,并要求學生進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關系式將單眼塔 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系表示出來?
交流板書學生想到的等量關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等量關系式,提問:在這個等量關系式中,哪個數量是
已知的?哪個數量是要我們去求的?
【評析:這只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因為找到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才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也才能列出相應的方程解答問題。并通過小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大雁塔與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系”從而靈活地解決問題!
追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明確方法,揭示課題:這樣的問題可以列方程來解答。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4.談話:我們已經學過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誰能說說列方程解決問題一般要經過哪幾個步驟?
讓學生先自主嘗試設未知數,并根據第一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5.提問:這樣的方程,你以前解過沒有?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你能解出這個方程嗎?
交流明確:首先要應用等式的性質將方程兩邊同時加上22,使方程變形為:“2x=?”,再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繼續求解。要求學生接著例呈現的第一步繼續解出這個方程,組織交流解方程的完整過程,核對求出的解,并提示學生進行檢驗后再寫上答句。
【評析:以解決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相關方程的解法。從而使學生適時地把獲得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解決其他一些類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