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與教材簡析: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方程》第8—9頁。這部分內容是在理解方程的含義,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解決列方程求“相差關系”和“倍數關系”的問題。學好本節內容將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教材通過例7,試一試,練一練及練習二第5、6、7題完成任務。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學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和用算式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有不同的地方,除了形式上的不同,更有思考方法上的不同。教材安排的“例7”是一幅情境圖,理解圖的意思是必須的,我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摘錄:小剛的跳高成績是1.39米,比小軍的跳高成績少0.06米,小軍的跳高成績是多少米?情境圖雖然直觀,但表達的信息零星,需要整理,整理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其中摘錄是常用的整理方法。理解情境圖的意思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條件,算式方法、方程方法都必須有這一環節。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方程既然是等式,就要從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入手思考,上題可以從關鍵句“小剛的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尋找,這句話蘊含的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有二:一是小軍的跳高成績-0.06米=小剛的跳高成績;二是小軍的跳高成績-小剛的跳高成績=0.06,應用“大數-小數=相差數”這一規律悟得。
在明確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的基礎上,教師指出:“小軍的跳高成績不知道,可以設為x米,再列方程解答。”這里教師的講授,就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列方程解決要把未知量與已知量結合起來進行列式,體驗和算式解決問題的不同。到此,形成了“整理信息—找相等關系—列方程”的思維框架。至于“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書寫格式,可以通過模仿課本、討論交流、教師指導、作業反饋來熟悉,熟悉“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檢驗寫答句”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第一堂課學生的課堂作業有許多毛病,如:解寫了兩個,“設”前面寫了一個,解方程時又寫了一個;假設未知數x時后面缺了單位;求得的未知數的值的后面多了單位等等。雖然有諸多的問題,但利用課間小組長的力量和練習課的專門輔導,基本得到全面解決。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用方程方法解決問題的起始階段,讓學生明晰“整理信息—找相等關系—列方程”的思維框架,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們可以用這樣的思維框架去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復雜的實際問題。還有,要重視找數量間相等關系方法的積累,如根據“部分數+部分數=總數”、公式、常見的數量關系式等去尋找。
長此以往,隨著解決問題經驗的不斷豐富,數學學科的質量也會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