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案(精選5篇)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9頁的例7和“試一試” 、“練一練”,練習二的5-7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 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3. 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校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 引導學生加強審題,弄清題意,正確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數量關系解答。
2、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具準備:
題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教學新課
1. 引入談話。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方程,我們還可以運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教學例7。
(1) 出示例7情境圖。
師問: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教師引導歸納。
師追問:根據“小剛的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嗎?
生:小軍的成績-0.06米=小剛的成績
生:小剛的成績+0.06米=小軍的成績
生: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師提出:數量關系都是正確的。
師問:運用這些數量關系解題時,哪個量是未知的?(小軍的成績),在“小軍的成績”上打“?”。
師指出:“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
師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師追問:根據上面的數量關系,可以列什么樣的方程呢?
生答:x-1.39=0.06 x-0.06=1.39 1.39+0.06=x
師指出:像第3種這樣,x的值表示結果的,我們可以盡量避免。
根據前2個方程,大家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量關系。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師追問:會解這個方程嗎?在小組中選一個,解答后,說說自己的方法。
學生字組中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完成后展示學生作業。
x-1.39=0.06 x-0.06=1.39
x=1.39+0.06 x=1.39+0.06
x=1.45 x=1.45
指名匯報方法。
師指出:因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
師追問: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
學生說自己的檢驗方法,教師點評。
(2) 小結方法
師問: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誰來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是怎樣列出方程的,解答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3. 教學“試一試”
(1)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 師問:哪一個條件告訴了我們題中的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什么?(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根據這個數量關系怎樣列方程呢?
(3) 學生在小組中完成解答并匯報方法,師巡視指導。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略)
4. 指導完成“練一練”。
(1) 完成第(1)小題。
師問: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去年的體重+2.5千克=今年的體重,今年的體重-去年的體重=2.5千克)
方程怎樣列?(x+2.5=36 36-x=2.5)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2) 完成第(2)小題。
師問: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么基本等量關系呢?(單價*數量=總價)
師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最基本的等量關系來列?
師追問:方程怎樣列呢?
解:設買了x本筆記本。
6.5x=78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二、鞏固練習
1. 指導完成練習二第5題。
(1) 導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2) 說一說題中的等量關系。
(3)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4) 匯報與方法交流。
2. 完成練習二第6、7題。
(1) 學生獨立完成。
(2) 指名匯報,集體評價。
師追問: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你獲得的新知識是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二)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0.06=1.39
x=1.39+0.06 x=1.39+0.06
x=1.45 x=1.45
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
教學后記: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關鍵在于讓學生理解題意,啟發學生從合理的角度理清數量關系,列出相應的方程。要避免出現“x=……”或者“……= x”的形式。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2
年級 五(1) 教學內容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評析教師 科目 數學 設計教師 宋君君 時間 教 案 初 稿 評析內容 教育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初步學會設一個未知數,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1、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能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選擇解題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習慣。 2、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教學過程: 一、例題導入 1、出示例7的情景圖。(請看圖,這是小剛、小軍、小明在校運動會上參加跳高比賽的成績,小軍得了第幾名?小明得了第幾名?小剛得了第幾名?) (1)從他們的談話中你還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根據“小剛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能得出什么數量關系?板書: 小剛的成績-0.06米=小軍的成績 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小軍的成績-0.06米=小剛的成績 (3)你將選擇哪個數量關系求小軍的跳高成績?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問題。 (4)選擇第一種方法求小軍跳遠成績的同學請舉手。那第二種、第三種數量關系能求小軍的跳遠成績嗎? (5)能。那又應該怎樣解答呢? 二、自主學習,優化方法 1.請一位同學自我介紹方法。再根據學生的介紹幫助這位同學整理思路。 (1)根據數量關系: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 1.39米 (2)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板書)你是怎樣解答的。 (3)揭題:當等量關系式中出現未知數時,我們就用一種新的方法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板書) (4)“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 (5)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根據上面的數量關系,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x-1.39=0.06 (6)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量關系。 (7)小組交流。會解這個方程嗎?請你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道問題。(生獨立解決,師巡視)指名上黑板 x-1.39=0.06 x=1.39+0.06 x=1.45 (8)指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 (9)檢驗: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說說檢驗的方法。 (10)這道題目還可以怎樣列式?(生小組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計算的) 2.小結方法。 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誰來說說,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是怎樣列出方程的,解答過程中要主意什么?首先第一步是什么呢?認真讀題和審題。 第一步:根據題目條件找到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的句子,即找到關鍵句。(板書) 第二步:根據關鍵句,找到等量關系式。(板書) 第三步:根據等量關系式設未知數x,列方程解答。 第四步:檢驗。 3.試一試。 (1)指名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第一步:找關鍵句,(哪一個條件告訴我們題中的數量關系?)根據關鍵句已知什么?未知什么? (3)第二步:根據關鍵句列等量關系式。(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指名口答后生集體填寫在書上。如有不同的可以書上補充。 (4)學生上黑板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評析。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并將這個關系寫在書上。方程怎樣列?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2)完成第2題。 a、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b、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么數量關系呢? c、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最基本的數量關系來列。 d、方程怎樣列呢? e、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5題。 (1)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2)說說題中的數量關系。 (3)獨立列式解答。 2.完成練習二第6、7題。 (1)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集體核對。 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你獲得的新知識是什么?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1.39+0.06 x=1.45 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8~11頁,例7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5~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3、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數量間的關系,列方程解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數量間的關系,列方程解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引入談話。
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方程,我們還可以運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教學例7。
(1)出示例7的情景圖:
師: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明確題意。)
師:根據“小剛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嗎?
板書: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師:運用這個數量關系解題時,哪個量是未知的?(在小軍的成績上打“√”)
“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
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師:根據上面的數量關系,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x-1.39=0.06
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量關系。
小組交流。
師:會解這個方程嗎?說說自己的方法。
匯報方法。
x-1.39=0.06
x=1.39+0.06
x=1.45
指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
師: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
說說檢驗的方法。
師:這道題目還可以怎樣列式?(生小組內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計算的)
(2)小結方法。
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誰來說說,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是怎樣列出方程的,解答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3、試一試。
(1)讀題,理解題意。
(2)哪一個條件告訴我們題中的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什么?(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根據這個數量關系怎樣列方程呢?
(如有不同的答案可以書上補充。)
(3)完成解答并匯報方法。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這頭非洲象大約重5噸。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方程怎樣列?
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2)完成第2題。
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么數量關系呢?
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最基本的數量關系來列。
方程怎樣列呢?
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5題。
(1)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2)小組討論每題的數量關系,全班交流。
(3)獨立列式解答,集體核對。
2、完成練習二第6、7題。
(1)獨立完成,師巡視。
(2)交流匯報,集體核對。
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你獲得的新知識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主意的?
習題超市:
一、填一填:
1、黑兔有150只,是白兔只數的2倍,求白兔有多少只?
( )的只數×2=( )的只數
( )的只數÷( )的只數=2
( )的只數÷2=( )的只數
2、小軍的體重是35千克,比爸爸輕31千克,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 )的體重+31千克=( )的體重
( )的體重-( )的體重=31千克
( )的體重-31千克=( )的體重
二、數學樂園
在一年一度的植樹活動中,一共有11名老師參加了植樹活動,一名男老師一人植2棵樹,兩名女老師共植一棵樹,問男老師和女老師各多少人?
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1.39+0.06
x=1.45
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
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這頭非洲象大約重5噸。
教材簡析:
例7和相配合的“試一試”“練一練”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主要解決相差關系和倍數關系的問題。這些實際問題里都有一個關于“相差多少”或“幾倍”的已知條件,只要抓住這個條件分析相差數或倍數的具體含義,就能找到實際問題里的等量關系。
首次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例7有三個內容:
一是怎樣尋找數量間的相等關系,二是這個問題為什么列方程解答,三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與格式。這三個內容中,第一個最重要,另兩個內容都能在第一個內容中得到啟示。
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是從“小剛比小軍少跳0.06米”得出的。分析這個已知條件,首先想到小剛跳的米數、小軍跳的米數與0.06米是三個有關系的數量;接著想到小軍跳的米數多,小剛跳的米數少,0.06米是他們跳的米數的差,等量關系就出來了。把文字敘述的相差關系改變成數學式子表示的相等關系,就列出了方程。
“小軍的跳高成績不知道,可以設為x米,再列方程解答”這句話是指著等量關系說的。在等量關系中,兩個數量已知,一個數量未知,如果把未知的數量設為x米,很容易列出方程。再通過解方程,就能算出未知的數量。這就是為什么列方程解題的原因,學生體會這一點,也就體會了列方程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于是,解題活動就在尋找等量關系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按照“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的順序進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由此而得出。
在交流中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列方程,是因為在分析小軍跳的米數多,小剛跳的米數少,他們跳的米數相差0.06米時,學生有可能用“小剛跳的米數+0.06=小軍跳的米數”表示等量關系。教材對此表示肯定,并不要求學生一題多解。
“試一試”輔助學生尋找相等關系,在分析“藍鯨的體重是一頭非洲象的33倍”這個條件的基礎上,以填空的形式得出等量關系。其他解題活動由學生獨立完成,逐漸熟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練習中涉及的等量關系有了擴展,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單價×數量=總價等,要盡量讓學生獨立尋找和應用等量關系列方程。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4
[導讀]初學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數量關系即使隱蔽一些,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用算術方法解決都不太困難。相反地,學生會認為列方程解決實際實際問題寫的字太多,太麻煩,會以為這是多此一舉,這是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時一般都會存在的心理障礙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8~11頁,例7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5~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3.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理解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環節 ㈠ 導 入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方程,學會了解只含有加、減或乘、除法一步計算的方程。那學習方程有什么用呢?用處可大了!在你今后的學習中,特別是到了中學、大學階段,會經常用到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用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數量關系比較困難的問題,很容易地用列方程、解方程的辦法解決。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初學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數量關系即使隱蔽一些,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用算術方法解決都不太困難。相反地,學生會認為列方程解決實際實際問題寫的字太多,太麻煩,會以為這是多此一舉,這是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時一般都會存在的心理障礙。鑒于此,教師進行這樣的學習動員,從今后的數學學習和解決生活問題兩個方面闡述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對于克服上述心理障礙會起到作用 ㈡ 自 主 探 索 , 合 作 交 流 ; 對 比 歸 納 , 掌 握 方 法 1.指導觀察,明確題意,列式解答。 ⑴出示例7情景圖。 師:看畫面中你獲得那些信息?從“小剛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中你知道其中含有什么數量關系嗎?小組交流列出不同的數量關系式:(生答師板書) ①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②小軍的成績﹣0.06米=小剛的成績 ③小剛的成績﹢0.06米=小軍的成績 師評價: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這么多的等量關系式,都符合題意,真了不起! ⑵引導學生分析各數量關系,并根據數量關系①列方程。 師問:運用數量關系解題時,哪個量是未知的?在小軍的成績上打“?”,并在“小軍的成績”下寫x。然后板書: 解:設小軍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1.39﹢0.06 x=1.45 學生獨立解完后,師指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值不寫出單位名稱。 ⑶檢驗。 師:你是怎樣檢驗的?引導學生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檢驗: ①代入方程檢驗,是不是方程的解。 ②代入題中,檢驗是否符合題意。 ⑷交流尋求不同的算法。 師:這道題還可以怎樣列式?根據什么等量關系? (小組交流)得出方程:②x﹣0.06=1.39;③1.39﹢0.06=x。并板書在另外兩個數量關系式下。 師:你喜歡哪個方程,為什么?(同桌交流) 師引導①②方程都可以,③這樣的方程不能體現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所以,一般不要這樣列。而且平時解答時只要選一種等量關系,列一個方程即可,不需要列多種方程。 2.對比歸納掌握方法 出示問題,請同學看完書回答: ⑴列方程關鍵要找什么? ⑵列方程格式怎樣? ⑶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是什么? 自學,討論后得出: ⑴抓住關鍵句,獲得正確的等量關系式,列方程。 ⑵方程格式一般分為“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三大步。 ⑶列方程是將已知數量和問題放在一起思考。 三、運用方程法解決問題 1.“試一試”明確題中的數量關系,完成解答。 2.完成“練一練” 這兩題先找學生找題中的等量關系,獨立列式解答檢驗。 3.完成“練習二5、6、7”題。 ①第5題,根據題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②第6、7題,學生獨立解答,再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列方程的思考過程。 由以前算術法解決實際問題到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生認知和技能的一次跨越。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彼此啟發。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準確地找出數量間相等關系。同時,通過對比歸納明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和步驟。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這樣一組練習,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由易到難,學生能準確地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并能靈活的選擇檢驗方法。 ㈣ 總 結 評 價 , 拓 展 延 伸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本節課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列方程解決問題和用算術方法比有什么不同? 2.補充練習。出示習題課件 ⑴黑兔有150只,是白兔只數的2倍,求白兔有多少只? ( )的只數2=( )的只數 ⑵小軍的體重35千克,比爸爸輕31千克,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 )的體重-31千克=( )的體重 讓學生談收獲,是對本課知識的梳理和深化,可以很好將所學知識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 通過補充練習,能使學生熟練掌握找題中等量關系的方法,既強化了知識,又拓展了思維。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5
教學內容與教材簡析: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方程》第8—9頁。這部分內容是在理解方程的含義,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解決列方程求“相差關系”和“倍數關系”的問題。學好本節內容將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教材通過例7,試一試,練一練及練習二第5、6、7題完成任務。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學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和用算式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有不同的地方,除了形式上的不同,更有思考方法上的不同。教材安排的“例7”是一幅情境圖,理解圖的意思是必須的,我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摘錄:小剛的跳高成績是1.39米,比小軍的跳高成績少0.06米,小軍的跳高成績是多少米?情境圖雖然直觀,但表達的信息零星,需要整理,整理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其中摘錄是常用的整理方法。理解情境圖的意思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條件,算式方法、方程方法都必須有這一環節。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方程既然是等式,就要從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入手思考,上題可以從關鍵句“小剛的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尋找,這句話蘊含的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有二:一是小軍的跳高成績-0.06米=小剛的跳高成績;二是小軍的跳高成績-小剛的跳高成績=0.06,應用“大數-小數=相差數”這一規律悟得。
在明確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的基礎上,教師指出:“小軍的跳高成績不知道,可以設為x米,再列方程解答。”這里教師的講授,就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列方程解決要把未知量與已知量結合起來進行列式,體驗和算式解決問題的不同。到此,形成了“整理信息—找相等關系—列方程”的思維框架。至于“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書寫格式,可以通過模仿課本、討論交流、教師指導、作業反饋來熟悉,熟悉“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檢驗寫答句”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第一堂課學生的課堂作業有許多毛病,如:解寫了兩個,“設”前面寫了一個,解方程時又寫了一個;假設未知數x時后面缺了單位;求得的未知數的值的后面多了單位等等。雖然有諸多的問題,但利用課間小組長的力量和練習課的專門輔導,基本得到全面解決。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用方程方法解決問題的起始階段,讓學生明晰“整理信息—找相等關系—列方程”的思維框架,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們可以用這樣的思維框架去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復雜的實際問題。還有,要重視找數量間相等關系方法的積累,如根據“部分數+部分數=總數”、公式、常見的數量關系式等去尋找。
長此以往,隨著解決問題經驗的不斷豐富,數學學科的質量也會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