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案(通用3篇)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9頁的例7和“試一試” 、“練一練”,練習二的5-7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 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3. 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校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 引導學生加強審題,弄清題意,正確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數量關系解答。
2、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具準備:
題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教學新課
1. 引入談話。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方程,我們還可以運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教學例7。
(1) 出示例7情境圖。
師問: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教師引導歸納。
師追問:根據“小剛的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嗎?
生:小軍的成績-0.06米=小剛的成績
生:小剛的成績+0.06米=小軍的成績
生: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師提出:數量關系都是正確的。
師問:運用這些數量關系解題時,哪個量是未知的?(小軍的成績),在“小軍的成績”上打“?”。
師指出:“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
師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師追問:根據上面的數量關系,可以列什么樣的方程呢?
生答:x-1.39=0.06 x-0.06=1.39 1.39+0.06=x
師指出:像第3種這樣,x的值表示結果的,我們可以盡量避免。
根據前2個方程,大家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量關系。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師追問:會解這個方程嗎?在小組中選一個,解答后,說說自己的方法。
學生字組中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完成后展示學生作業。
x-1.39=0.06 x-0.06=1.39
x=1.39+0.06 x=1.39+0.06
x=1.45 x=1.45
指名匯報方法。
師指出:因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
師追問: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
學生說自己的檢驗方法,教師點評。
(2) 小結方法
師問: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誰來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是怎樣列出方程的,解答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3. 教學“試一試”
(1)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 師問:哪一個條件告訴了我們題中的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什么?(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根據這個數量關系怎樣列方程呢?
(3) 學生在小組中完成解答并匯報方法,師巡視指導。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略)
4. 指導完成“練一練”。
(1) 完成第(1)小題。
師問: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去年的體重+2.5千克=今年的體重,今年的體重-去年的體重=2.5千克)
方程怎樣列?(x+2.5=36 36-x=2.5)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2) 完成第(2)小題。
師問: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么基本等量關系呢?(單價*數量=總價)
師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最基本的等量關系來列?
師追問:方程怎樣列呢?
解:設買了x本筆記本。
6.5x=78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二、鞏固練習
1. 指導完成練習二第5題。
(1) 導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2) 說一說題中的等量關系。
(3)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4) 匯報與方法交流。
2. 完成練習二第6、7題。
(1) 學生獨立完成。
(2) 指名匯報,集體評價。
師追問: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你獲得的新知識是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二)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0.06=1.39
x=1.39+0.06 x=1.39+0.06
x=1.45 x=1.45
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
教學后記: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關鍵在于讓學生理解題意,啟發學生從合理的角度理清數量關系,列出相應的方程。要避免出現“x=……”或者“……= x”的形式。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案 篇2
年級 五(1) 教學內容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評析教師 科目 數學 設計教師 宋君君 時間 教 案 初 稿 評析內容 教育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初步學會設一個未知數,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1、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能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選擇解題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習慣。 2、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教學過程: 一、例題導入 1、出示例7的情景圖。(請看圖,這是小剛、小軍、小明在校運動會上參加跳高比賽的成績,小軍得了第幾名?小明得了第幾名?小剛得了第幾名?) (1)從他們的談話中你還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根據“小剛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能得出什么數量關系?板書: 小剛的成績-0.06米=小軍的成績 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小軍的成績-0.06米=小剛的成績 (3)你將選擇哪個數量關系求小軍的跳高成績?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問題。 (4)選擇第一種方法求小軍跳遠成績的同學請舉手。那第二種、第三種數量關系能求小軍的跳遠成績嗎? (5)能。那又應該怎樣解答呢? 二、自主學習,優化方法 1.請一位同學自我介紹方法。再根據學生的介紹幫助這位同學整理思路。 (1)根據數量關系: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 1.39米 (2)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板書)你是怎樣解答的。 (3)揭題:當等量關系式中出現未知數時,我們就用一種新的方法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板書) (4)“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 (5)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根據上面的數量關系,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x-1.39=0.06 (6)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量關系。 (7)小組交流。會解這個方程嗎?請你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道問題。(生獨立解決,師巡視)指名上黑板 x-1.39=0.06 x=1.39+0.06 x=1.45 (8)指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 (9)檢驗: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說說檢驗的方法。 (10)這道題目還可以怎樣列式?(生小組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計算的) 2.小結方法。 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誰來說說,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是怎樣列出方程的,解答過程中要主意什么?首先第一步是什么呢?認真讀題和審題。 第一步:根據題目條件找到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的句子,即找到關鍵句。(板書) 第二步:根據關鍵句,找到等量關系式。(板書) 第三步:根據等量關系式設未知數x,列方程解答。 第四步:檢驗。 3.試一試。 (1)指名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第一步:找關鍵句,(哪一個條件告訴我們題中的數量關系?)根據關鍵句已知什么?未知什么? (3)第二步:根據關鍵句列等量關系式。(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指名口答后生集體填寫在書上。如有不同的可以書上補充。 (4)學生上黑板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評析。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并將這個關系寫在書上。方程怎樣列?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2)完成第2題。 a、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b、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么數量關系呢? c、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最基本的數量關系來列。 d、方程怎樣列呢? e、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5題。 (1)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2)說說題中的數量關系。 (3)獨立列式解答。 2.完成練習二第6、7題。 (1)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集體核對。 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你獲得的新知識是什么?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1.39+0.06 x=1.45 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8~11頁,例7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5~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3、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數量間的關系,列方程解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數量間的關系,列方程解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引入談話。
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方程,我們還可以運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教學例7。
(1)出示例7的情景圖:
師: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明確題意。)
師:根據“小剛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嗎?
板書: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師:運用這個數量關系解題時,哪個量是未知的?(在小軍的成績上打“√”)
“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
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師:根據上面的數量關系,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x-1.39=0.06
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量關系。
小組交流。
師:會解這個方程嗎?說說自己的方法。
匯報方法。
x-1.39=0.06
x=1.39+0.06
x=1.45
指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
師: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
說說檢驗的方法。
師:這道題目還可以怎樣列式?(生小組內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計算的)
(2)小結方法。
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誰來說說,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是怎樣列出方程的,解答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3、試一試。
(1)讀題,理解題意。
(2)哪一個條件告訴我們題中的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什么?(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根據這個數量關系怎樣列方程呢?
(如有不同的答案可以書上補充。)
(3)完成解答并匯報方法。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這頭非洲象大約重5噸。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方程怎樣列?
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2)完成第2題。
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么數量關系呢?
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最基本的數量關系來列。
方程怎樣列呢?
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5題。
(1)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2)小組討論每題的數量關系,全班交流。
(3)獨立列式解答,集體核對。
2、完成練習二第6、7題。
(1)獨立完成,師巡視。
(2)交流匯報,集體核對。
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你獲得的新知識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主意的?
習題超市:
一、填一填:
1、黑兔有150只,是白兔只數的2倍,求白兔有多少只?
( )的只數×2=( )的只數
( )的只數÷( )的只數=2
( )的只數÷2=( )的只數
2、小軍的體重是35千克,比爸爸輕31千克,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 )的體重+31千克=( )的體重
( )的體重-( )的體重=31千克
( )的體重-31千克=( )的體重
二、數學樂園
在一年一度的植樹活動中,一共有11名老師參加了植樹活動,一名男老師一人植2棵樹,兩名女老師共植一棵樹,問男老師和女老師各多少人?
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1.39+0.06
x=1.45
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
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這頭非洲象大約重5噸。
教材簡析:
例7和相配合的“試一試”“練一練”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主要解決相差關系和倍數關系的問題。這些實際問題里都有一個關于“相差多少”或“幾倍”的已知條件,只要抓住這個條件分析相差數或倍數的具體含義,就能找到實際問題里的等量關系。
首次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例7有三個內容:
一是怎樣尋找數量間的相等關系,二是這個問題為什么列方程解答,三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與格式。這三個內容中,第一個最重要,另兩個內容都能在第一個內容中得到啟示。
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是從“小剛比小軍少跳0.06米”得出的。分析這個已知條件,首先想到小剛跳的米數、小軍跳的米數與0.06米是三個有關系的數量;接著想到小軍跳的米數多,小剛跳的米數少,0.06米是他們跳的米數的差,等量關系就出來了。把文字敘述的相差關系改變成數學式子表示的相等關系,就列出了方程。
“小軍的跳高成績不知道,可以設為x米,再列方程解答”這句話是指著等量關系說的。在等量關系中,兩個數量已知,一個數量未知,如果把未知的數量設為x米,很容易列出方程。再通過解方程,就能算出未知的數量。這就是為什么列方程解題的原因,學生體會這一點,也就體會了列方程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于是,解題活動就在尋找等量關系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按照“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的順序進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由此而得出。
在交流中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列方程,是因為在分析小軍跳的米數多,小剛跳的米數少,他們跳的米數相差0.06米時,學生有可能用“小剛跳的米數+0.06=小軍跳的米數”表示等量關系。教材對此表示肯定,并不要求學生一題多解。
“試一試”輔助學生尋找相等關系,在分析“藍鯨的體重是一頭非洲象的33倍”這個條件的基礎上,以填空的形式得出等量關系。其他解題活動由學生獨立完成,逐漸熟悉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練習中涉及的等量關系有了擴展,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單價×數量=總價等,要盡量讓學生獨立尋找和應用等量關系列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