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導學案
生1:按照加法計算 = (個)。
生2: (個)。
師: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預設:有多少個 。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么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里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預設:一種算法是先計算再約分,另一種是先約分再計算。
師:比較一下,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為什么?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于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什么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于“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展示交流(展示交流,調撥歸納)
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個12 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據什么列式的?引導說出思考的過程并板書:“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 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題學生自練。引導說出:“12× 表示求12 l的 是多少。”在這里都是把12 l看作單位“1”。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并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里,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系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對一個數乘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復習舊知導入,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這一數量關系,分別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礎上,重點讓學生說出解決后兩個問題列式的依據是什么?再通過嘗試練習和交流,不斷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歸納的素材,最終導出此類分數乘法的意義。比較的環節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通過對兩種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較,抽象出兩個算式的共同點,異中求同,進而深化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