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教學設計
4.反饋交流:
(1)哪天的出勤率最高?哪天的出勤率最低?
(2)周三、周四的實際出勤人數和應出勤人數相同,算式是40÷40=1,怎么改寫成百分數形式?(指導學生把1改寫成100%)
(3)為什么周一、周二、周五的出勤率不是100%?出勤率可能高于100%嗎?
5.比較求各出勤率的共同點:
(1)意義:都是一部分的數量與總數量相比。
(2)題意:都把總數作為單位“1”。
(3)列式規律:把總數作為單位“1”的量做分母或除數,率提示的量做分子或被除數,也就是用與單位“1”相比的量除以單位“1”。
[評析:這一層教學先幫助學生理解出勤率的含義,再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兩天的數據計算出勤率,鞏固對出勤率的理解,最后引導學生對出勤率能否高于100%進行反思,使學生對出勤率的理解深入一步,成為理解其他百分率的基礎。]
三.拓展延伸
1.完成“練一練”第2題:先說說“成活率”的含義,再獨立解答。
2.完成“練一練”第3題
(1)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百分率?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花生榨油——出油率 學生考試——優秀率
產品檢驗——合格率 制作鹽水——含鹽率
種子試驗——發芽率 射擊測試——命中率
(2)討論:求這些百分率有什么好處呢?
指出:百分率能便于分析比較數據。(板書:便于分析比較)
(3)交流:選擇喜歡的百分率,說出計算方法。
[評析:讓學生述說生活中的百分率,體會并說出這些百分率的含義,旨在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有效拓寬知識領域,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全課總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與解決分數實際問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是大致相同的,只不過要把結果轉化成百分數。在做題時,我們一定要準確判斷誰作單位“1”,這是解題的關鍵。
2.布置作業:練習二十一第1~3題。
[總評: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編寫意圖,較好地把握了前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課始,運用遷移規律,找準新舊知識間的連結點,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學的起點。課中,教師提供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后又引導學生回顧反思,共同總結解題方法,提升了學生的認識水平。課尾,教師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知識面,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就在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