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一起讀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
【設計意圖:通過媒體出示的青海高原的一組圖片以及胡琴演奏的音樂渲染,一開始就給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帶來一定的沖擊力,使學生在圖片與音樂創設的情境中盡快進入角色,與老師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彌補對于青海高原認識的空白,充分感知高原的惡劣環境。老師以自己真誠的愛、真摯的情關注每一位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創設和諧平等的課堂。】
(二)、走近柳樹,感受神奇。
1、同學們,想親眼目睹這株柳樹嗎?請你們打開課本,讀讀課文的第5小節,邊讀邊想象: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最好能用上自己的詞語。
(屏幕出示課文第5小節內容)
2、學生讀課文,交流。
3、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請大家去細細默讀這部分內容,抓住其中關鍵的詞語,能夠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
4、學生默讀課文,作批注。
5、這株柳樹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誰來挑一處讀一讀,說一說。
6、交流:
※葉綠如墨——(屏幕出示第三個句子)
學生交流,(點出“蒼郁”“深沉”)。
——大家見過這么綠的葉子嗎?——那你看到的柳樹的葉子是?——是啊,這株柳樹的葉子少了一份青翠,少了一份鮮活,多了一份蒼郁和深沉。夠特別的吧,誰來讀?
——這樣獨特的綠源自于“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點出“獨特鍛鑄”,“鍛鑄”的理解是一個難點,這里通過媒體操作強化學生對于“鍛鑄”的注意并思考其含義)什么是“鍛鑄”?是的,將鐵高溫熔化后倒進模子里成型的過程就是“鍛鑄”。這里,誰“鍛鑄”誰?——是啊,青海高原惡劣的環境錘打著它,磨煉著它,使它擁有了這樣一份獨特的綠。
〖板書:葉綠如墨〗
——多么奇特啊,一起讀。
(將屏幕投射內容切回第5小節)
※枝干堅硬——(屏幕出示第二個句子)
學生交流。我們平時看到的柳樹的枝干有這么堅硬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多么柔順啊,誒,它怎么就有這么堅硬的枝干呢?太神奇了。誰來讀讀這句話?——硬到怎樣的地步?(刀都刻不動的地步,像鐵一樣)——你從哪里體會到的?(點出:生鐵鐵錠的色澤)——在作者看來,那粗壯結實的枝干就是一塊經過大自然鍛鑄的鐵塊,敲一敲,似乎能夠聽到金屬特有的“錚錚”聲。誰來讀?一起來!——這又是它奇特的地方,枝干特別堅硬!
〖板書:枝干堅硬〗
※高大粗壯——(屏幕隨機出示第一個句子和第四個句子)
學生交流——(點擊“兩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點出這組數據可以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樹的粗壯)你讀書可真細心呀,從“兩合抱粗”和“百十余平方米”看出了它的高大。——“兩合抱粗”到底有多粗?來,我們兩個演一演。這么粗的柳樹你們見到過嗎?而且,你看,“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那樹冠得多大?(三個教室那么大)你再試試?誰再來?一起來。你還從哪個詞語中感受到了它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