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第十二冊(全冊)教案
(1)根據自己準備的材料進行構思。
(2)捆扎身軀部分。
(3)根據造型需要進行部件編扎。
(4)將各部分進行組合捆扎,再用彩帶加以裝飾。
4.出示教師課前捆扎好的玩具,引導學生欣賞,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
(三)練習捆扎玩具。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構思進行捆扎。捆扎時要稍微帶緊一點,以免松散。
(四)評講優秀的捆扎玩具,并把教師制作的捆扎玩具范品獎給優勝者。
教育學生從小要熱愛生活,敢于大膽創造生活。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充當生活的主人。
第 16 課 折疊紙浮雕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浮雕的意義,認識紙浮雕,學習紙浮雕的制作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和勇于創造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紙浮雕的折疊方法。
三、教學難點
凹折與凸折的處理。
四、教學準備
教具:紙浮雕范品,示范工具。
學具:厚白紙,鉛筆,尺子,小刀,漿糊。
五、教學過程
(一)了解浮雕的意義,認識紙浮雕。
1.告訴學生,浮雕是雕塑中的一種,但它不同于圓雕和透雕。它不是全方位立體的,它是在一個平面上進行立體造型,故名浮雕。
2.用紙做的浮雕,叫紙浮雕。接著,教師出示課前制作的范品,讓學生認識紙浮雕.
(二)講解紙浮雕的折疊方法。
1.打開教材,讓學生自學。
2.教師講解演示折疊方法。
(1)裁紙。(根據所折紙浮雕的造型來裁)
(2)劃線。(準確、清晰地劃出凹折線和凸折線.)
(3)折疊。(用力適度、果斷,注意凹折和凸折,折線要準而直)
(4)全面整理。
(三)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造型,制作紙浮雕。
(四)展評優秀作業 。
第 17 課 紙筒組合
一、教學目標
1.運用紙筒組合進行立體造型。
2.欣賞紙筒組合的作品,在實踐中增加立體造型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紙筒組合的方法:步驟。
難點:卡接或插接。
三、教學準備
教具:制作范品,制作所需的工具材料。
學具:同教材要求。
四、教學過程
(一)紙筒組合作品欣賞,導人新課。(板書課題:紙筒組合)
(二)學生將兩組紙筒組合作品拆開,了解組合粘接方法。
1.分析。
作品①:粘接法。
作品②:卡接法。
2.教師演示。
①柱端與柱面的粘接方法。
②柱端與柱端的卡接方法。
(三)學生將拆除的單個紙筒重新進行有創意的組合,要求與原作不同。
1.學生嘗試新組合。
2,嘗試作業 評價。
(四)師生交流紙筒組合的幾種變化。
1.從同樣幾個紙筒可進行多種組合的現象中理解位置變化、方向變化。
2.通過添加現象理解數量變化。
(五)兩組作品同時欣賞,學生談感受。
作品①表現了形象的重復、韻律美,為抽象作品。
作品②整體造型上突出廠趣味表現,為具象作品。
(六)教師概括制作步驟,提出作業 要求。
1.制作步驟:先制作紙筒再進行紙筒組合。
2.作業 要求:利用紙筒組合做一個有趣的立體造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