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第十二冊(全冊)教案
三、教學難點
能運用插接的方法制作出各種造型。
四、教學準備
教具:范作,各色彩紙,投影儀。
學具:同教材要求。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安排好桌位,四人為一組。
(二)欣賞導人課題。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作品(“花瓶”和“刺猬”),學生欣賞和觀察后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①它們是利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②它們是運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來的?
2.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對了,它們是利用各種彩色紙及廢棄了的掛歷,運用插接的方法制作出來的兩件工藝品。
3.板書課題:折插成形
(三)講授新課。
1.觀察范作,并請一學生上臺來拆開范作,講出其特點,讓學生們了解到它是由許多個單元體重復構成的。
2.單元體的制作過程。 ·
投影顯示制作示意圖,讓學生先試折,對折得又快又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并請一位學生上臺示范,不會折的同學可跟折。鼓勵學生多折一些。
3.教師示范插接的三種方法。
4.如何插接成形,先請學生觀察范作并動手試一試,教師再進行示范,告訴學生根據造型的需要三種方法可綜合運用。
5.欣賞教材中的范作及學生作品,擴散學生思維。
(四)學生作業 。
1.作業 要求:運用折疊、插接的方法制作出各種紙造型,以4人為一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2.學生作業 ,教師巡視指導。對好的作品及時提出表揚并展示。
(五)作品展評。
(六)課堂總結。
第18課 紙筒剪刻造型
一、教學目標
運用多種方法制作一個有趣的紙筒剪刻造型,體驗創新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紙筒剪刻造型的基本方法、步驟。
難點:紙筒剪刻造型是否能體現凹凸、疏密關系。
三、教學準備
教具:制作范品,制作所需的工具材料,教材,投影儀。
學具:同教材要求。
四、教學過程
(—)教師示范,開門見山,導入 新課。
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紙筒剪刻成人物造型。
學生時論制作方法。
板書課題,導人新課。
學生根據所見談談教師運用了哪些基本方法。
卷、剪、壓、折、貼等。
2.學生嘗試作業 ,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各種方法設計制作。
3.嘗試作業 展示,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評價。
4.歸納紙筒造型的主要步驟。
方法①:先卷筒,后剪切、推折成形。
方法②:先切刻,再卷筒、推折成形。
5、教師出示紙筒剪刻的優秀作品與學生嘗試作業 作比較,引導學生欣賞
①作品是否凹凸明顯。
②作品是否體現了疏密關系。
6.鼓勵學生再次質疑,教師協助解決問題。
(三)學生作業 ,教師輔導。
作業 呈現可以是抽象作品,也可以是具象作品。
(四)作業 展評。
第19課 食物造型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設汁意識和制作能力。
2.通過誘導學生聯想,擴展學生的審美視域。
3,引導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培養愛家長、愛勞動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