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四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
4.欣賞課本的學生作品。學生談欣賞感受。
5.學生寫生。主題為《房間一角》或《教室一角》。
(1)要求做到“三定”:定位置(學生坐的位置不能隨意移動)、定距離(學生和物體之間的距離基本固定)、定物體(物體也不能隨意移動)。
(2)教師巡視指導,特別是透視不準等共同性問題應作重點指導(涉及到透視現象的原理時,教師可用一些實例進行說明)。
6.教師小結本課內容,要求學生課后設計并布置自己的房間。
第二課時課前準備
(學生)設計并布置自己的房間,繪畫工具、材料等。
(教師)課件,中外房間設計名作等。
教學過程
1.交流創作體會。
(1)學生回憶上節課創作的優點和缺點,進行集體交流。
(2)教師從設計的角度進行小結,并提出本課設計的注意點:美觀、舒適、有創意。
2.欣賞設計作品。
(1)課件出示中外著名設計師設計的房間作品,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老師肯定學生的真實感受并小結。
3.學生設計創作。
(1)學生思考如何設計自己住的房間。
(2)同桌或小組內交流想法。
(3)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并提供創作建議:美觀(可從主題、色調、擺設的位置等方面來考慮)、舒適(可從空間、燈光、制作材料等方面來考慮)、有創意(可從個性、意境、特殊要求等方面來考慮)。
4.展示設計作品。
(1)學生談設計思路,同學互評。
(2)教師總結,提出改進意見。
(3)學生繼續創作,要求速度快的同學寫出設計思路。
(4)舉行“誰的房間最美”評選活動,給以適當的獎勵。
5.課外拓展延伸。課外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設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第十五課 中國古代陶藝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古代陶藝的歷史,懂得陶與瓷之間的區別。
2.創設鑒賞陶瓷的教學情景,運用問題引領學生討論,培養學生鑒賞陶藝的能力。
3.引導學生在欣賞陶瓷藝術的過程中,感悟中國陶瓷為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從敲擊第一塊石片開始,人類文明正是通過不斷勞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呈現出今天這樣多姿多彩的景象。
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傳統手工藝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瓷器為世界手工藝制品中的翹楚,在制作技藝和工藝美學諸多方面獲得過極高的成就,我們必須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文化遺產的價值,及其在現代社會所具有的意義,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他們的歷史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藝術發展概論的了解去理解藝術與社會、文化宗教、經濟、政治的關系。
2.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感受古代陶藝的魅力。
難點:如何欣賞古代陶藝。
第一節課
材料準備
(學生)對唐三彩圖片資料的收集。
(教師)收集唐三彩的圖片資料和有關《三彩馬》的課件。
教學過程
1.提供圖片,初步欣賞。
(1)出示圖片《三彩馬》,提問:“同學們知道唐三彩嗎?”
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載人俑》、《三彩罐》、《單彩壺》等,討論唐三彩的定義。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傾聽學生的各種見解。
教師:想聽聽專家是怎樣定義唐三彩的嗎?
唐三彩我國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其釉色豐富,分別呈翠、淺綠、藍、黃、褐、白等多種色彩,故而被稱作“唐三彩”。“三”是色彩多的意思。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紅、綠、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現在的“三彩”成了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