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四年級美術教案(全冊)
《中國民間玩具欣賞》湘版美術教案
課時: 一課時
課業類別: 欣賞課湘版美術教案
教材湘版美術教案分析:
中國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圍中,在農耕經濟、手工業生產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與人們的生產勞動、生活風俗、宗教活動的需要緊密相連。湘版美術教案
中國民間玩具源遠流長,分布地域廣闊,花色品種繁多,制作材料龐雜,功能多樣。由于它是群體之間相互借鑒與傳承的共性藝術,并與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穩定的傳統式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孩子們了解和接觸中國民間藝術,激發孩子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目的:
1. 初步了解和接觸一些民間美術的知識。
2. 培養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
3. 提高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間玩具(部分)及其圖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難點:
深入淺出、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講解。
教學準備:
學生: 1. 美術書。
2. 課前搜集本地民間玩具的資料、圖片或實物。
3. 每人一份手工娃娃的裝搭配件。
教師: 1. 有關民間玩具的圖片。
2. 中國民間玩具實物。
3. 溫州民間玩具采訪錄像、民曲錄音帶等。
授課人: 廣場路小學 金 鷗
授課時間: 二零零零年四月七日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剪紙引題,導入課題
(本環節目的:通過剪紙演示,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使之了解到民間玩具是民間藝術的一種。)
(師在一張彩紙上迅速剪出一圖案貼在黑板的彩紙上。)
師: 小朋友,請看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 這是剪紙作品。
師:
你們知道剪紙屬于什么藝術嗎?讓老師來告訴你,剪紙是我國的一種民間藝術。我國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種類繁多。這些藝術作品都與人們的生產勞動、生活風俗、宗教活動的需要緊密相關,它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藝和智慧。
在眾多的民間藝術里,與我們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歡的,當然是民間的玩具了。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民間美術作品(出示課題)
三 .講授新課
(本環節目的:通過圖片、實物和錄像的欣賞,初步了解民間的發展、分類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鄉的民間玩具,激發孩子們對民間玩具的興趣和愛國愛鄉的思想感情。)
(一) 簡介民間玩具的概況
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非常悠久,早在5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實物,過去人們稱之為“耍貨”、“玩藝兒”,不受重視。但近幾年來,民間玩具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純樸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矚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間地頭的人們,勞動之余,興致所至,信手拈來幾根麥秸,可編織出一只翩翩欲飛的蝴蝶;一根針,幾根線,一小塊布可以縫制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布老虎;一塊一錢不值的冰涼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娃娃。一件件淳厚、樸實的藝術品,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表現并創造出來,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二) 欣賞課文作品
師:你們想看看這些作品嗎?好,就請打開課文p30(投影儀出示課本圖片),圖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間玩具,請大家仔細看看,互相討論一下,圖片上有些什么?他們是用什么做的?
(讓學生觀察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
師: 這是山東的泥老虎和泥人,陜西的泥小豬、粘土彩色鳥、布制蛙形枕頭、泥制大坐獅,廣東的紙龍船,寧夏的線制青蛙和浙江的泥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