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四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
學生:因為落日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演示)太陽在這邊落下,就是相當于在另一邊升起。
2.欣賞落日,豐富體驗。
(1)啟發學生回憶原先積累的落日印象。
教師:請大家想一想(閉上眼),落日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情景?再請個別學生說說——得出落日給人的一般印象。
(2)組織學生交流落日的圖片資料。
教師: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欣賞交流攝影作品和圖片資料,再選個別學生上臺展示(在實物投影上),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落日的豐富與美麗。(板書)
(3)引導學生欣賞觀察教師的落日圖片。
教師:課件出示——落日美景。
重點觀察《西湖的黃昏》,并和學生一起觀察、分析得出:
3.選定內容,創作表現。
學生:從自己準備的圖片資料、攝影照片或是書本上的圖片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張進行寫生。
教師:巡視指導,把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和優秀的表現及時向其他學生展示說明。
4.展示作品,評價交流。
教師: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注意欣賞別人的作品,選出本堂課中你最欣賞的三件作品。
學生:把各自的作品貼在展示臺上,互相欣賞,找出自己欣賞的作品。
教師:請學生談談最欣賞的是哪三件作品,為什么?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作品,并能對作品進行恰當的評價。
5.課堂小結。
學生:請學生小結本堂課收獲。
教師: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善于去發現美,勇于去表現美。
教學反思:
第十課 巧折巧剪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剪紙作品,進一步了解剪紙的藝術特點,懂得剪紙的陰剪、陽剪技法和綜合法,知道剪紙的基本紋樣。
2.繼續學習折剪的基本方法,設計制作一個動物或人物的剪紙作品。
3.通過剪紙練習,感受剪紙的趣味和美,體驗剪紙的快樂,激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
重點:學習剪紙折剪的基本技法及陰剪和陽剪的組合等。
難點:抓住動物和人物的特征設計構思剪紙作品。
教具準備:剪紙范作、彩色紙、剪刀、美工刀、膠水等。
學具準備:彩色紙、剪刀、美工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1.比一比。
(1)欣賞:課件展示河南陜縣的《柿子對鳥》和廣東佛山的《龍頭》剪紙作品或展示剪紙實物作品,讓學生對剪紙作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提問:你知道剪紙的起源嗎?剪紙有什么用途?這些剪紙作品和平時看到的繪畫有什么不同?左右一樣的形象采用了什么方法?
教師小結:剪紙作品形象夸張、簡潔,線條流暢,有一種鮮明的裝飾美。采用對折剪的方法剪出了對稱的作品。
(2)揭題:《巧折巧剪》。
2.學一學。
你了解關于剪紙的哪些知識?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1)展示《對馬團花》、《對猴團花》和《五福捧壽》等剪紙作品。
由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來了解剪紙的方法:
陰剪——剪去輪廓線,或剪去形象以內的紙。
陽剪——剪去形象輪廓線內外的紙,只留下造型的線。
綜合法——陰剪和陽剪結合法。
(2)展示常見的剪紙裝飾紋樣。
學生小組討論:這些裝飾紋樣像什么?有什么特點?給它們取個題目。
小結:鋸齒紋:——常用來表現動物的皮毛、刺、草以及類似的東西。特點:比較硬朗。
月牙紋:——用來表現衣紋褶縐、頭發紋路、植物葉子以及類似的東西。特點:用途廣泛,變化多端。
水紋:用來表現水波以及類似的東西。特點:光滑、柔和,有動感。
云紋:用來表現云霧、花朵、波浪、衣服上較為復雜的圖案以及類似的東西。特點:用途廣泛,裝飾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