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四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
2.個例分析,引導細賞。
課件出示《三彩馬》,教師先講解釉色,然后將馬的色彩隱去,用線條勾勒整體造型或者出現局部特寫,再來看看其他時代的馬匹造型,進行比較。
與學生一起討論歸納:唐三彩馬的造型比較肥碩,因為馬的品種據說是西域進貢來的,馬的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造型特點以靜為主,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耳朵是貼著的,神態好像在聽什么動靜。
三彩馬制作技巧高超,比例準確,線型流暢,以蘊涵的動勢表現了馬的神駿和強健,通過細部刻畫顯示其神韻,是古代動物雕塑中的精品。
鑒賞建議:欣賞唐三彩,一看其造型美不美,形態是否自然,裝飾性是不是很強;二看釉色是否協調。唐三彩一般只有三種釉色,最多達到五種,有的甚至只有一種。幾種顏色相互交匯,相互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種自然的流暢感具有高度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雕琢所成。
3.舉一反三,欣賞作品。
根據討論歸納的欣賞方法,指導學生分組欣賞《三彩女俑》、《三彩載人俑》、《二彩罐》、《三彩駱駝載人俑》等作品。
然后讓學生推薦一件作品,說說感受。
4.讓學生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表達感悟。
請各位同學用線描的形式、簡短的文字記錄你今天的感受好嗎?
5.評價學習效果。
我們需要一些唐三彩的講解員,誰的解說又生動又有專業水平呢?
隨意選取一些唐三彩作品,讓學生自告奮勇來解說。
既讓學生表達感受,又可評價學生今天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領略了唐代工藝的輝煌,下節課我們將在浩瀚歷史長河里領略更多古代陶藝的魅力。(請同學們去查找有關中國古代陶藝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收集古代陶藝的資料。
(教師)收集各朝代陶藝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1.課件導入。
聽一小段音樂:塤樂《楚歌》。
猜一猜,這段音樂是用什么古老樂器演奏的?“塤”是什么材料制作的樂器?(塤樂找尋方法:百度mp3搜索楚歌中國民族音樂在線)
2.紋飾觀察。
給同學們看一些陶器,請你給它們的花紋取個名字,好嗎?
(漩渦紋、席子紋、魚網紋等)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彩陶裝飾紋樣。
這些圖案由哪幾個形象組成?
展開想象力,談一談這些形象意味著什么?
總結中國彩陶藝術特點:高度概括提煉的標志性圖案。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標志,是新石器時代彩繪陶器的總稱,在燒制前用紅黑礦物質做色料,在陶胎上繪制各種裝飾紋樣,燒后洗刷不脫落。
3.科學與藝術。
賞析馬家窯文化漩渦尖底瓶:看了這瓶子,覺得與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獨特之處?
引導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感受,進行討論:①猜猜原始人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這樣的尖底?②兩側的環有什么特別的作用嗎?③瓶子的口子為什么這么小?
總結先人智慧: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4.比較與欣賞。
欣賞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
調查、了解彩陶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5.知識積累。
怎樣做個小鑒賞家呢?
①仔細觀察一件陶器,并認真做記錄,看看能否從中發現什么。
②師生對話,共同歸納陶瓷鑒賞標準。
根據各時期陶瓷胎質、釉色的特點來判斷;
根據各時期陶瓷紋飾的特點來判斷;
根據各時期陶瓷造型的特點來判斷;
從歷代陶瓷的款式來判斷。
6.鑒賞小試。
①出示名家陶瓷圖片,學生分組觀賞,交流對陶瓷的認識、鑒賞。
(培養學生自鑒自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