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人教版)3
1、欣賞導入
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歷代著名山水畫,初步了解我國山水悠久的歷史及發展過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與西洋畫中的風景畫做比較,強調中國畫意境及詩書畫的一體。
引導欣賞感知中國畫中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
2、揭題:學畫山水畫
3、新授
山水畫是中國畫科之一,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簡稱"山水"。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劉朝,逐漸發展。但仍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創作;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作者紛起,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主要有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在藝術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畫面,思考: a造型特點 b技巧運用 c表現手法 d感受 e 如何表現 f 繪畫步驟
4、山水畫作品欣賞。
《游春圖》展子虔
這幅畫是我國現存著名畫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畫卷。這幅作品在透視關系的處理上,已開始注意客觀物體之間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系和深度層次,把山水畫發展成較為合乎比例關系的新格局,歷來被評論家視為"開青山綠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畫發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
5、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運用中國畫材料,工具進行描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水墨交融的筆墨情趣。
6、講授示范表現山水畫技法: a 皴法b 披麻皴 c 斧劈皴 d點苔。
講解師范在造型中線條的運用,筆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國山水畫特殊的表現形式,和其他繪畫形式表現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干、濕、濃、淡的水墨,粗細、方圓、轉折、長短的線條,表現不同山水的質地、紋理和空間感。皴法是中國筆墨技巧高度發展的體現。
(1)披麻皴:分長、短披麻皴,中鋒或中鋒略帶一點側鋒,大膽落筆,連勾帶皴,一氣呵成。皴筆長短相間,錯錯落落,或干、或濕、或濃、或淡,上輕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陰陽,最忌平頭齊尾,毫無變化。短披麻皴,皴筆上松下緊,筆鋒按至筆肚,皴、擦并用,下筆不可遲疑。皴筆上緊下松、枯、濕、濃、淡作一筆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輪廓、皴筆要沉著痛快。這是表現土山外觀的主要方法,多用來畫我國南方的山水。x-k-b-1.-c-o-m
2)斧劈皴:斧劈皴分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兩種。其特點是側鋒落筆,頭重尾輕。畫大斧劈,一般連勾帶皴,一氣呵成,不可遲疑,用筆要沉著、痛快。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輪廓,再加皴擦,畫出陰陽。畫大斧劈,用筆尖按至毛筆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鋒。表現火成巖山巖崩潰的部分與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