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人教版)3
1、引導學生說說什么是風?什么是風能?舉例說明。2、引導學生說說風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風能發電,風車的利用----)3、師引導學生說說風箏的簡史:
風箏簡史
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多年了。
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于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并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到了宋朝,風箏已有很大發展,品種增加,性能提高與人民生活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如"武林
日事"中記有"少年郎競放紙鴦,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中也都有放風箏的場面。明朝畫家徐渭寫過很多與風箏有關的詩,如"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鴦。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經放鷂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駐游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到了清朝,玩風箏之風更盛。傳說慈禧叫大監跑到天津找"風箏魏"給他扎過一個"壽星老騎仙鶴"風箏玩,F在故宮里還藏著三只傅儀玩過的大風箏。
從唐宋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先是朝鮮、日本、馬來亞等東南亞國家,然后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里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澳大利亞的哈格瑞夫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最后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
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一只中國風箏,在它邊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五)引導學生說說風箏的玩法:
中國風箏的玩法:
《全唐文》"紙鳶賦"中說:"代有游童,樂事未工……·動息乎絲綸之際,竹工乎掌握之中。"可見玩風箏之妙趣。中國風箏的玩法很多。
(1)斗風箏: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線絕者為負。"后己失傳,現只有廣東、西藏幾處尚存。
(2)裝響器:從唐開始,風箏響器可分三類:弦、哨、打擊。
(3)"送飯"(叫"碰"):是一種靠風力把物品沿風箏線送上天的裝置。到達頂端后與預先拴好的"橫棍"相撞,風翼折起,自動沿線滑下來。有的還可以在下面自動張開又飛上去,叫做"來回碰",或"來回飯"。
(4)掛燈:把帶著燈的風箏放上夜空,十分美麗。在唐已盛行,但后因引起火災而被禁,現有電池燈可用,十分安全。
(5)操縱:北京的鷹風箏可以通過放風箏人的巧妙操縱,使其在空中盤旋,謂之"打盤兒"。通過操縱也可使龍頭蜈蚣在空中搖頭擺尾,像"活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