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1
第二課時課前準備 (學生) 創作小組內商討創作方案(教師) 有關繪畫和手工的材料工具教學過程1.強調要點。 (1)事先商量好分工情況。 (2)各小組在30分鐘內創作一幅作品。 (3)把大家對遨游太空的感受在創作中具體地表現出來。 2.學生制作。 (1)主題:體驗太空。 (2)準備:交流2分鐘,安排好分工。 (3)建議:①注意安全;②要有創新;③結合未來發展方向;④最好體現出科學性和藝術性。 3.教師指導。 教師在構思、構圖、技法及學生的合作方面作指導。 4.展示作品。 讓各組代表上臺發言,并互相評價作品。 5.課外拓展。 (1)要求各班進行作品展評。 (2)舉辦有關太空知識的講座。 (3)鼓勵對太空有興趣的同學繼續深入探究太空的奧秘。
教學后記
三 年級 上 冊 美術 學科
備課人
備課時間
課題
第二課 我們愛勞動教材分 析 生活中的人物動態千變萬化,在勞動時則會按一定的規律重復動作。各項勞動都有各自的運動規律,身體各部分之間為保持平衡也會發生相關動態。因此,在勞動時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創作出了充滿勞動激情和快樂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受到勞動時的動態美。比如畫家王文彬的油畫《夯歌》是描繪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懸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緊張的瞬間,表現了年輕姑娘蓬勃的朝氣和建設新農村的崇高理想。畫面構圖以傾斜的不穩定形式來加強打夯的動勢,生動地表現出勞動的美感。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勞動動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通過描繪勞動中最典型的動作、工具以及周圍環境,不僅可以提高造型表現能力,還能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這也是美術課程的學習價值之一。教材還重點展示了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學生在中外畫家對勞動動態美的不同風格的描繪作品中進行比較、欣賞。同時還選擇了一些素描、速寫和版畫作品,為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思考、體驗和想象人體活動時各部位的變化,體會各種勞動的動態。教材還演示了不同動作的動態線,讓學生對人體的動態有直觀的感悟。“試一試”和“提示”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一一化解。“學生作業”的展示和“學習建議”都提示了對學生創作的要求。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激發熱愛勞動的情感。 2.了解勞動時的動態規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的方法。 3.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人物動態的畫法。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
課前準備(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 (教師)有關勞動的圖片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