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1
課前準備(學生)剪刀、膠水等 (教師)立體造型范例、示范用紙、剪刀、膠水、學生用紙等
教學過程設計
共案
個案
第一課時 1.欣賞感受。 教師出示各種紙立體造型作品,學生欣賞感受其魅力。出示課題《立體造型》。 2.了解感知。 (1)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分析材料,研究紙立體的制作方法。 (2)交流匯報,教師小結:作品通過卷、壓、折、剪、粘、穿插等方法來表現。 3.研究學習。 (1)出示一張紙,設問:“誰有辦法讓它變成立體形狀?” (2)學生上臺展示各種紙立體的制作方法,教師進行適當提示、啟發。 4.嘗試練習。 將一張鉛畫紙制作成多個紙立體形狀。 5.交流評價。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同學互相評價。
第二課時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等(教師)立體造型范例、示范用紙、剪刀、膠水、學生用紙等教學過程1.欣賞啟發。 欣賞教材中的范例,分析其構成方法及造型特色。 2.感受體驗。 將教師提供的立體造型分解并重新組合。 3.聯想創作。 學生將上節課制作好的各種紙立體形狀用合適的方法組合,變成一件完整的立體造型作品。 教師巡回輔導。 4.展示評價。 學生將作品布置成一個“立體造型”作品展覽,互相參觀,互相介紹,互相評價。 5.教師小結。
教學后記
三 年級 上 冊 美術 學科
備課人
備課時間
課題
第5課 自行車的故事教材分 析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選擇各種各樣的自行車為表現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可以在學習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以自行車為教學主線,訓練學生搜集、選擇、運用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在自行車的造型、功能演變中,了解自行車除了具有實用價值以外,還具有審美價值,感受工業設計的發展。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自行車的結構和款式,感受自行車的設計美,學習用各種工具材料繪畫自行車,設計“個性化的自行車”,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表現力和創新精神教學目標 1.了解自行車的演變過程、自行車的造型特點和功能作用。 2.通過對自行車的繪畫、設計,提高造型表現能力。 3.感受工業設計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畫自行車。 難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完成個性化的設計。
課前準備(學生)油畫棒、水彩筆、記號筆、中國畫顏料、水粉筆等繪畫材料可任選一種 (教師)各種自行車的圖片資料、范畫、各種繪畫顏料和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