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11冊(全冊)美術教案
周 次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數 備 注
1 《教材疏通》 1課時 這里要說明的是:1、本計劃所安排的教學周次為實際教學所需的周次時間,與學校安排周次略有不同。2、第五周為國慶節,故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未將本周列入教學計劃。3、由于涉及班級比較多,本計劃只是針對一個班的教學所定。
第一課《我栽種的植物》 1課時
2 第二課《向動物朋友學習》 1課時
第三課《橋》 1~2課時
3 第四課《我設計的橋》 1~2課時
第五課《立線浮雕》 1~2課時
4 第六課《立紙浮雕》 1~2課時
第七課《變化的柱子》 2課時
5 第八課《盒子造型游戲》 1~2課時
第九課《綜合紙版畫》(一) 2課時
6 第十課《綜合紙版畫》(二) 1~2課時
第十一課《冷色和暖色》 1~2課時
7 第十二課《冷色調的畫》 1~2課時
第十三課《暖色調的畫》 1~2課時
8 第十四課《畫情緒》(一) 1~2課時
第十五課《畫情緒》(二) 2~4課時
9 第十六課《奇怪的圖形》(一) 2課時
第十七課《奇怪的圖形》(二) 1課時
10 第十八課《畫汗衫》 1課時
第十九課《兒歌、童話配畫》 2課時
11 第二十課《寓言、神話配畫》 2~3課時
第二十一課《陶藝》(一) 1課時
12 第二十二課《陶藝》(二) 1~2課時
第二十三課《陶藝》(三) 1~2課時
14 第二十四課《現代建筑》 1~2課時
第二十五課《我設計的未來建筑》 1~2課時
15 第二十六課《我造的未來建筑》(二) 1~2課時
第二十七課《中國古代青銅藝術》 2課時
第一課:我栽種的植物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綠色的植物是維護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六年級學生已經在自然等其他學科中,了解了人與自然的聯系和初步掌握了有關植物生長的知識,并已有一些觀察的經歷和種植的體驗,還具備一定的文字和語言訴描述能力。本課教學中要教育學生關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對大自然生命的熱愛,以此陶冶學生的心靈情感。
本課教學內容是學生進入六年級的第一課,此后更應當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觀察理解,并讓學生能對事物發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如植物主要的發育期的形態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時期是怎樣的等等。這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觀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體驗。
(二)教學目標
①回憶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體會它帶來的感受。
②運用不同繪畫材料來表現經歷和感受。
③完成一幅記憶畫。
二、教學過程 設計:
(課前準備)
多種繪畫材料,如水彩筆、水彩顏料、國畫顏料、水粉顏料及相關用具。
●導入 :教師假以《拔蟲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動講述“那次”拔蟲牙的經歷和感受。注意故事要形象,講述要真切。
●欣賞:出示兒童畫《拔蟲牙》(放大圖),畫面與故事對照,欣賞畫面是如何表現拔蟲牙的經歷和感受的。
●講述與感受:指名(或同桌之間)各講述一件自己曾經歷的難忘事,體驗當時感受:欣喜的、驚訝的、孤單的、熱鬧的等。
●師生合作:以某一學生所講述的難忘故事為內容,師生板演合作一幅記憶畫。注意:在合作中教師要以兒童心理和稚拙筆法經營畫面,著意調動全班學生參與到創作中來。
●創作表現:在教師的創作啟發下,學生各自把印象深刻的事表現成有主題的畫面。注意:自由選用不同繪畫材料。教師巡回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