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11冊(全冊)美術教案
本課是使學生了解文學與美術兩種藝術形式的聯系。兒歌是兒童自己的詩歌,它豐富多彩、富有童趣的內容,短小淺白、瑯瑯上口的藝術形式,特別適合童年階段的孩子。而童話通過奇特的幻想和有創意的夸張編寫而成,它想象豐富,意境優美、故事生動、語言樸素,也深受世界兒童的熱愛。它不僅教育孩子,引起他們的美麗想象,陶冶情操,也啟迪人們深思。因此,為兒歌、童話配畫能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對情與美的理解,創設一個新的教學環境,喚酲學生的思維機制,制造出一個活躍中有競爭、笑聲里有思考的愉快、新奇的教學氛圍,它能集畫、說、寫、玩于一體,開發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由單一性發展向綜合性發展轉軌。
(二)教學目標
情感領域:培養學生為兒歌、童話配畫的繪畫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及藝術情感。
認知領域:使學生初步了解文學與藝術形式的聯系。
操作領域:用單幅(連環畫)形式給兒歌、童話配畫或結合學校社區活動,與其他學科相聯系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創造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二、教學過程 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兒歌、童話資料。
學具:兒歌、童話資料及顏料、彩紙等繪畫工具。
課時:2課時。
(二)設計方案
●教學導入 :(第一課時)
(1)老師:同學們,你們小時候一定聽過或背過兒歌,你能不能給大家朗誦一首?童話也是我們鐘愛的,你都看過哪些童話?
(2)兒歌、童話是我們孩子的藝術品,它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遐想,這堂課,就讓我們根據自己對兒歌、童話的感受,創造美麗的畫面吧!
(3)板書課題:兒歌、童話配畫
●教學新授:
①分析為兒歌、童話配畫的形式特點:賞析課本意圖,使學生了解兒歌、童話配畫的形式特點。例如:課本中《小耗子》這首兒歌,以夸張的手法描繪出小耗子們晚間活動的熱鬧場面。圖中的小耗子有的在鉆洞、有的在鋸木、有的滿頭大汗扛著米,也有的酒足飯飽提著燈籠回到自己的鼠居,甚至還有一只耗子警察在指揮交通。背景中的星星、房里的燈以及鬧鐘上的12時生動地點出了小耗子晚間活動的時間段,足見小作者的細心。再如課本中《來到了小人國》是一篇敘述小主人公來到小人國的種種奇遇的童話配畫,畫面創作大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
②為兒歌、童話配畫采用的手法多樣,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繪畫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線描的方法,還可以采用工藝手法,如油畫、棒刮畫、彩紙剪貼、紙版畫等,有的內容可采用浪漫手法表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③分析作業 步驟:
(1)選好兒歌或童話: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兒歌,也可以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童話故事。
(2)構思:在理解領會兒歌、童話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構思,可以選取某一情節、某一場面來設計。
(3)構圖:按兒歌的主要內容或童話中最精彩的情節把畫面設計出來,合理安排畫面內容,做到主題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兒歌配畫,在畫面中還可以設計出文字的位置。
④學生作業 :
選擇兒歌或童話,進行構思、構圖。
⑤教師巡視指導:
(1)幫助學生選擇兒歌或童話的精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