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集體備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感受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能從直觀圖中比較分數的大小,并能進行簡單分數的加減計算。
3、 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 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分數的意義,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 理解第67頁第2幅圖兩個杯子不一樣大,各杯的三分之一不一樣多。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看圖聯想,梳理活動
1. 出示教材69頁第一幅圖,問:你學會了什么?
2. 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4. 這幅圖與我們學過的哪部分知識有關?(這部分知識我們已整理過,學生翻書回憶)
板書:
分數
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會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用分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板書提問:
a.在理解分數的意義時,你認為應注意什么?
b.怎樣比較分數的大小?舉例說明。
6.整理學習方法。
你是怎樣學習這一單元的?
指名口答,只要合理,都應肯定。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看圖,出示教材67頁第8題。
1、 完成(1)、(2)題。
2、同桌交流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三、直接比較分數的大小。
1.教材第70頁第1題,說一說題的意思。
(1)出示第1題,告訴你的同桌兩個分數的意義,并說明怎樣涂色,比較它們的大小。
(2)獨立做后2題,屏幕展示講評。
(1)利用圖(1)情境讓兩位同學示范喝水,比較二分之一與三分之一的大小。原因:這兩個分數對應的整體是相同的。
(2)利用圖(2)情境,同桌2人實驗,明白大杯的三分之一比小杯的三分之一多。原因:與這兩個分數對應的整體是不相同的。
(3)想一想;比較分數的前提是什么?
教師引導:如果分子都是1,如圖上,第二幅圖,小男孩和小女孩都喝了1/3,為什么這兩個1/3不相等呢?從而引出:這些分數大小時對應的整體是相同的。
四、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1、教材第70頁第4題的第1、2豎行,先計算,再說明算理。
2、重點指出:四分之一加四分之三等于二。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看圖獨立思考。
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答案:
2、 每個人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3、 男孩子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4、 穿藍衣服的男孩先吃了四分之一,問還剩幾分之幾沒吃?
理解:整體1可以是1個物體,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
是否把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4個小朋友每人吃了四分之一,問共吃了多少塊蛋糕?
拿刀的小朋友把他的一份給另一個男孩,問另一名男孩比其中一個女孩多吃了幾分之幾?
進一步認識同分母分數加減的運算規律: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明白:動手實踐是探索新知的重要途徑。
學生獨立填空,全班交流,驗證答案。
學生可能提出:
1.跳小繩的占總人數的 幾分之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