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通用10篇)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21、22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噸”,掌握 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能力目標:能用 “噸”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創(chuàng)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掌握“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麗的森林里,動物醫(yī)生要給動物們體檢,大象第一個到,請你猜猜它的體重是多少?(課件演示測體重的過程。)小熊、小牛、小馬和小鹿四個好朋友也從河對岸趕來體檢,可到了小橋邊,它們卻停下來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原來,到了橋邊,小馬準備和大家同時過橋,可小熊指著橋邊的提示牌說:“限重一噸”。于是它們猶豫了。同學們,你給出個主意吧!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幫助它們過橋好嗎?
二、感知探究
課件出示情境圖:
1 、猜一猜:一頭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質量和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的體重各是多少?
2、用稱稱一稱,驗證猜想。(課件演示)
3 、試一試:
(1)讓學生背一背體重25千克的同學。
(2)提一提質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課件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課件出示: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這樣的10 桶油正好重1噸
1 袋面粉質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約重1噸
三年級的小學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一頭水牛重 350kg , ( )頭水牛約重1噸
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書)教師強調: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5、說一說。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哪位同學來說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做單位。(強化認識)
(學生自由發(fā)言。)
6、解決問題:它們能否同時過橋(出示情境圖)
(1)現(xiàn)在誰來說說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為什么?
(2)它們誰和誰能同時過橋?(小組討論)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3)如果我們?nèi)嗤瑢W也去這個地方游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座橋嗎?為什么?
指名發(fā)言,教師評價.
三、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00 kg
18t=( )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二關: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三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并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里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
到了動物園。動物園里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說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四、拓展延伸
1 、數(shù)學小故事:曹沖稱象
請一名同學講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請大家解決下面的問題:
船上的石頭分 8 次才稱完,請看記錄
第幾次
1
2
3
4
5
6
7
8
質量 (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算一算。
學生獨立完成后,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2、開放題:(課件出示)
我是小小檢查員
黃河大橋上現(xiàn)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1)、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 2 )、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3 )一輛載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車子。
(4) 一輛13噸和一輛2500千克的車能不能同時通過。
(告訴學生: 80%的車禍都是由于超載造成的。)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 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 噸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噸用字母“t”來表示。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1頁~22頁“1噸有多重” “練一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噸 = 1000千克” ,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過程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噸” ,掌握“1噸 = 1000千克” 。
教學難點:
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材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出示課件:
森林里來了什么?
我們一道來看看它們在說什么?
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想說什么?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1噸有多重”
板書課題“1噸有多重”
觀察并發(fā)表個人見解
提出想弄明白的問題。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教材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逐一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1、感知1噸有多重。
⑴電腦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說。
⑵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⑶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質量是1噸。
一箱蘋果的質量是10千克。一付啞鈴的質量是5千克。一袋大米的質量是100千克。一頭牛的質量是500千克。
請各小組合作完成。記錄員做好記錄。
⑷現(xiàn)在你知道了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了嗎?請閉眼想一想。
2、探究噸、千克、克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⑴你們知道哪些質量單位?
⑵你能把這些質量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嗎?
⑶你知道每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嗎?
⑷你知道“噸”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
⑸下面各題你會填嗎?
4噸 = ( )千克
6000kg = ( )t
8kg = ( )g
15t=( )kg
3、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噸作計量單位?
⑴同學們,生活中你是否觀察到用噸作計量單位的例子。
⑵我們一道來看看生活中的這些例子。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學生通過看圖觀察、估算、互相說等活動感知1噸有多重。
學生自由選擇先獨立思考,后小組合作完成。
學生閉眼感覺。
學生互相說后,個別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個別發(fā)言。
學生觀察圖片說圖意。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教材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本第22頁練一練1、2、3及數(shù)學故事
1、小淘氣想請同學們幫助解決一些問題,你們愿意嗎?
⑴出示第2題
⑵出示第3題
2、“曹沖稱象”
⑴結合圖片請學生說故事。
⑵根據(jù)記錄表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嗎?
小組合作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快樂嗎!還有什么想弄明白的問題嗎?下一節(jié)可我們再繼續(xù)研究。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再個別說思考方法再。
學生獨立填寫后先同桌說想法,再全班交流。
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學生交流看法。
學生根據(jù)記錄表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
學生互相談想法。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21頁、22頁“1噸有多重” “練一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噸 = 1000千克” ,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過程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快樂
教學重點:認識“噸” ,掌握“1噸 = 1000千克” 。
教學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具準備:電腦課件、桶裝礦泉水
教學時間:2009年9月23日上午第一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動物朋友。課件出示大象的圖片。猜一猜這頭大象有多重?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有的同學都會用“噸”來表示大象體重了,真了不起,這節(jié)課我們一道來學習“1噸有多重”板書課題。
對于這個問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想弄明白的問題)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提一提:感知1噸有多重。
讓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提一大桶礦泉水。
提完后,問:“你們覺得這桶水怎么樣?”
“再給你加一桶,怎么樣?”
“如果再加10桶呢?”
“50桶呢?”
學生猜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師出示精確的重量:20千克)。
50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獨立計算后指名回答并板書:1000千克)
師: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形成關系式 1噸=1000千克
讀關系式;
2、算一算:小組合作,看圖互相說一說多少物體的質量合起來是1噸。
分小組計算各圖的物體數(shù)量
小組匯報:
3頭水牛約重1050千克,約1噸;10桶油約重1000千克,是1噸;
20袋面粉重1000千克,是1噸;40人約重1000千克,約1噸。
3、舉一舉:
舉例說明生活中有哪些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教師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4、理一理: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量單位?
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
反饋之后,教師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
小結:通過剛才的整理,你知道這三個質量單位哪個最重?哪個最輕?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卡車載重4( ) 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 )
小明體重35( ) 碼頭停泊的貨輪能載貨10( )。
2、單位換算
8噸=( )千克 3噸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噸 1噸-100千克=( )千克
3、改錯題。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噸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卡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駛而過,把我嚇了一跳!
師:聽了這則日記,你們?yōu)槭裁葱α耍?/p>
4、拓展應用
有5臺機器的重量分別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800千克、400千克,如果要用一輛載重量是2噸的卡車來運,可以怎么裝貨?
(1)小組內(nèi)討論。
(2)全班交流,選出最佳方案,并說明理由。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教學反思: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探究數(shù)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要勇敢地從教科書里跳出來,把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nèi)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 這個單位時,由于“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通過分小組提桶裝礦泉水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課堂內(nèi)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shù)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xiàn)實。教師要善于挖掘數(shù)學內(nèi)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shù)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shù)學原理的奧秘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shù)學更有趣。
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學習方式
根據(jù)課改精神,現(xiàn)在比較提倡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我讓學生通過提一提、算一算、舉一舉、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噸的重量。同時,在各環(huán)節(jié)中,我重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和分目標中,都有“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目標,同時國外(諸如: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將解決問題列為重要目標。由此可見,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為了不斷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練習階段,特別設計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解決,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shù)學日記,由于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lián)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體現(xiàn)了把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把現(xiàn)實問題數(shù)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shù)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發(fā)揮威力。這集基礎性、應用性、趣味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shù)學問題,不但鞏固了簡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shù)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性運用數(shù)學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將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數(shù)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有趣。讓數(shù)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讓數(shù)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 1 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是 “ 數(shù)與代數(shù) ” 中 “ 常見的量 ” 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材結合多個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并認識到質量單位 “ 噸 ” ,了解 1 噸實際有多少。通過練一練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噸與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能使用噸去觀察、分析、解決問題,感受噸在實際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學生分析
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掌握 “ 克 ” 與 “ 千克 ” 兩個質量單位,對質量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 “ 噸 ” 是一個較抽象的量。 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物體輕重問題,但相比于長度等單位還是缺乏認識。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操作,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使比較抽象的質量單位能被學生具體地感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 噸 ” ,掌握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能力目標:能用 “ 噸 ”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創(chuàng)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 、復習:出示課件, 口 答 : 6 千克 =( ) 克
8000 克 =( ) 千克
2 、激趣
大象也來稱體重,小明用地秤稱后說:您的體重是 3000 千克。大象說:前兩天我稱重時他們告訴我體重是 3 ,后面的單位也不是千克。同學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二、感知探究
1 、大家看書自主學習說說這是為什么?
2 、匯報:大象的體重是 3 噸。
3 、噸是一個什么樣的單位,它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4 、匯報: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學生板書)
5 、同學們想知道生活中一噸有多重嗎?讓我們開始探究吧。
6 、出示課件,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 10 桶油質量是多少呢?
7 、1 袋大米質量是 50 千克, 20 袋大米質量是多少呢?
8 、我們平均每人大約重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9 、一頭水牛重 350kg , 3 頭水牛約重多少 kg ?也就是多少噸?
10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大家想不想親眼看一看 1 噸有多重?
11 、出示課件:班級同學體重表。
12 、這是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千克時,老師用人體稱給大家稱的。每個人的體重和 1 噸差的很遠,但我們的總體重呢?
13 、用 excel 自動求和,全班體重和是( )。比 1 噸多,多多少?
14 、猜測一下,多少個同學的體重是 1 噸。
15 、用 excel 自動求和證實。
16 、請這些同學到前面來,大家看一下 1 噸有多重。
17 、練一練: 4 噸 = ( )千克
7000 千克 = ( )噸
18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9 、 3 噸 500 千克 =( ) 千克
6700kg=( )t( )kg
20 、連一連,找到合適的單位。
三、拓展延伸
1 、生活中的 “ 噸 ”
出示課件, 3 幅圖片。說一說圖片的含義。
2 、數(shù)學小故事:曹沖稱象
教師講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給大家?guī)硪粋問題:
船上的石頭分 8 次才稱完,請看記錄
第幾次
1
2
3
4
5
6
7
8
質量 (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中重嗎?算一算。
3 、開放題:出示課件
有一座載重為 1 噸的橋,下面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小組討論看誰的方法多,方法好。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5
《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
《1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的知識。教學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較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教材上也只是借用3頭350千克的牛、10桶100千克重的油、20袋50千克的面粉加以說明。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了解1噸有多重,但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jīng)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設計了背一背這一體驗環(huán)節(jié)。在學生中找?guī)讉25千克重的同學。我讓班上一些同學嘗試背一背這些25千克的同學,看看誰能背的動,誰背的不止一個同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能背動一個25千克的同學,有的能一邊背一個,一邊抱住一個,大家在笑聲和叫聲中感受到體驗的快樂。再問他們多少個25千克的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 )噸時,學生很快說出答案。接著,我“借題發(fā)揮”,讓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別告訴對方體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計多少個重量是一噸。
教學完后,我注意到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較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huán)節(jié),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較大的重量單位。教學這一課時,我從學生身邊事物入手初步感知1噸有多重,比如實際提一桶重20千克的水,再想象一下50桶這樣的水會有多重,會是怎樣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得出1噸=1千克。進而解決小動物們過橋的問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存在問題:
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太多以至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學生的感悟還不夠深刻,還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改進措施:
1、教學設計應更嚴密、更科學。尤其要預留出學生活動的時間。
2、實行彈性教學,在本節(jié)課未能充分進行的環(huán)節(jié)移到練習課上加以延伸。尤其利用體重表找出體重大約1噸的同學們的環(huán)節(jié),應多找?guī)捉M同學,使學生充分感知。
<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
關于質量單位噸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快地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并且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去探究身邊以往不太關注的事物,把“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究、交流,構建自己關于噸的新知。在教學中,噸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空間想像不是很具體,如果在教學中能通過多種手段來盡可能地感知質量單位噸會更好一些。
課后對自己本課進行了反思:
1.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探索。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故事導入,猜測大象的體重;然后計算周圍熟悉物體的質量;最后來稱大象體重。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學得有興趣,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2.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在關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去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無不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每個人都離不開數(shù)學,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價值,并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
1噸有多重
1噸到底有多重呢?如何讓學生感受到1噸的重量呢?在課前,我先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糧油店觀察米店的擺放,記錄那里一袋米、一筒面、一袋面粉等的重量,然后一個一個的測量學生的體重。學生將自己的體重也記錄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最后我跟老板商量讓孩子們提提20千克1袋的米。孩子們回到教室嘰嘰喳喳的議論著誰誰重些、輕些;誰有力氣等等。很顯然,大家對這樣的實踐活動很感興趣。
乘著學生高興,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nèi)?0人,一共有多重呢?學生立刻說:這么多怎么算啊?我說:我們不是學過估算嗎?大家可以估計一下啊。“哦。這就快了。”班上幾個小機靈連忙問旁邊的同學體重是多少,有的說“26千克”, 有的說“25千克” ,有的說“30千克” ,有的說“22千克” ,有的說“32千克”等等。于是,大家又議論了一番,覺得大家的體重在25千克上下,就用25乘以30,大約是750千克。我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學生覺得很奇怪,這樣一個得數(shù)有什么用呢?我又在750千克旁邊寫了1000千克。我讓學生比較者兩個數(shù)的大小,學生很快得出了結論。可是,這些似乎和噸沒關系啊。我呢還是慢慢的賣關子。我問:如果1個學生是25千克,這樣體重的學生要多少個才是1000千克呢?幾個超前學習乘除計算的孩子搶著說“40個”。其余學生說“這么多呀。”“好重啊!”“真的很重嗎?同桌互相背背看。”學生通過背體驗到幾十千克都比較重。這時,我讓學生說說剛才記錄的糧油的重量,同時想想1000千克米(一袋裝20千克)有多少袋? 1筒面500克,1000千克面有多少筒呢?如果要一次運走2000筒的面,選擇什么運輸工具呢?問題一個比一個難,但是學生們絲毫不害怕,他們興致勃勃的討論著。最后大家一致認為1000千克的面要用面拖才能一次運完。這時,我告訴學生:1000千克就是1噸。噸是生活中重的物品的質量單位。比如沙、水泥等的重量都用到噸。在動物中,大象、鯨的體重也是用噸來計量的。
至此,學生對于“噸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快樂的進行著。因此,選擇合適的情境,選擇合適的教學角度,就算是很抽象的事物也能讓學生豁然開朗的。這也就是教學的藝術吧。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6
《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較大的重量單位。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學習和理解數(shù)學、聯(lián)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復習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克和千克。接著讓學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jù)平均體重25千克,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學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上述“噸的認識”教學片斷中,當學生主動感悟出1噸有多重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讓你搬1噸的大米,你覺得怎樣?絕大部分學生均回答“不可能搬得動”。但有一個男孩說:“我想我能”,面對這件預先沒有料到的“意外事件” 。我讓那個“固執(zhí)已見”的學生來背班上最重的同學并說感受,進一步引導,如果20個這樣身材的同學大約重1噸,讓你去背,你覺得怎樣?這男孩的回答是: “肯定把我壓扁”。并難為情地說:“老師, 1噸的大米我想我應該是搬不動的,太重了”。這男孩在體驗中被說服了。
課堂是學習的平臺,也是學生展示的平臺,在教學中,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樂。
《1噸有多重》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蘇教國標版三年級下冊教材第六單元的知識。教學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較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了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jīng)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
基于課前的反思,我設計了拎一拎、背一背兩個體驗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我從食堂借來了20千克一桶的色拉油,讓學生在課堂上試著拎一拎、說一說。弱小的女同學幾乎拎不起來,她們直喊太沉了;力氣大些的男生們雖然拎離了地面,但也堅持不了20秒。他們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還紅了一道印子。于是,我順勢利導,“才小小的一桶20千克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這樣,要是50桶這樣的色拉油,你估計我們班誰能拎的動?你們知道多重嗎?”學生紛紛表示,50桶這樣的色拉油1個人不可能拎的動。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板書著:一桶20千克 50桶( )千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出1000千克就是1噸。
環(huán)節(jié)二:在學生中找?guī)讉25千克重的同學。我讓班上一些同學嘗試背一背這些25千克的同學,看看誰能背的動,誰背的不止一個同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能背動一個25千克的同學,有的能一邊背一個,一邊抱住一個,大家在笑聲和叫聲中感受到體驗的快樂。再問他們多少個25千克的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 )噸時,學生很快說出答案。接著,我“借題發(fā)揮”,讓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別告訴對方體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計多少個重量是一噸。
… …
教學完后,我注意到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較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huán)節(jié),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環(huán)節(jié)一上,有些力氣小的學生沒有充分體驗到20千克的重量,而且環(huán)節(jié)一的20千克與環(huán)節(jié)二的25千克差別不大,有重復之感,很難說學生的體驗有多明顯。我想,環(huán)節(jié)一如果改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準備幾瓶這樣的色拉油,讓學生兩手拎一拎,看看各種學生拎起的不同瓶數(shù)后,再引入多少瓶這樣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時,效果會更好。而且,這樣的處理后環(huán)節(jié)一和環(huán)節(jié)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也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學難點。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材
《1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nèi)容,噸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教材先通過猜測大象大約三噸重的場景,導入課題并突出本課重難點,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噸”的應用,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3頭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體的重量,幫助學生學習并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接著,結合實際中的例子進一步學習噸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及質量單位的合理運用。
基于以上我對本課的認識和教材設計意圖,確定如下教學目標及其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感知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鞏固千克、克、噸質量概念之間的關系
4、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噸,知道1噸=1000千克并進行換算
初步形成噸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內(nèi)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理解數(shù)學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擬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數(shù)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應用,噸又是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用到的單位。這樣的內(nèi)容決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走到生活中去。
2、啟發(fā)式教學
由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情景故事,讓學生主動探索,在活動中去感知、發(fā)現(xiàn),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能力。噸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對孩子來說,依然顯得抽象。為了能讓孩子對1噸有較為深刻的認識,課堂上要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在親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情景教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現(xiàn)代版《曹沖稱象》的故事,激發(fā)學生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生、探究中。課堂接近尾聲,考慮到比較難調動學生情緒,因此又設計了《小“糊涂”日記》一情景,學習和運用“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并且能很好的對本堂課進行總結,又突出重難點。學生情緒激昂。
(二)說學法
學生已經(jīng)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較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略有所聞,但接觸并不多。教材所展現(xiàn)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努力為學生數(shù)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的材料與環(huán)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強大內(nèi)動力。教師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同時,本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使情節(jié)更生動,并突出重點,提高效率。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新課開始,我特意創(chuàng)設了現(xiàn)代版《曹沖稱象》的故事,并為后面單位換算留下伏筆。
為了讓故事生動,離現(xiàn)實生活比較貼近,我將曹操設計成一小學老師,由老師帶領同學們?nèi)ズ呥M行綜合實踐體驗。曹操問學生:“有誰能稱出大象的體重?”正當學生圍坐湖邊發(fā)愁時,老師五歲的兒子曹沖來到學生當中,他利用船、石頭和磅秤將大象體重稱出。根據(jù)教材提供八次稱石頭的質量數(shù)據(jù),讓學生算出:
大象的體重為2800千克。由此引出問題:
像這樣的大宗物品還有其它更大的質量單位來表示嗎?
學生會由課題猜想出質量單位“噸”,老師追問:為什么用噸,1噸到底有多重呢?2800千克可以用噸表示成什么呢?(板書2800千克=( )噸)這時老師及時引出課題并介紹噸的字母表示為“t”(板書:1噸有多重)“噸”用字母表示為“t”
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xiàn)實背景,舊故事新說法,使學生耳目一新,引發(fā)興趣。
(二)溫故知新、導出新知
首先提問:有哪位同學還記得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過千克、克的質量換算?
學生在做出1千克=1000克的回答時,我抓住時機繼續(xù)發(fā)問:
同樣是質量單位,你能推想出,當千克滿了多少可以用1噸表示呢?
學生根據(jù)千克、克的質量關系,能猜想出千克、噸之間的關系也是“1000”,從而得出:1噸=(1000)千克
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簡短,通過老師引導性的發(fā)問和學生的猜想,從而引出新的質量關系,這樣的設計有利于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對于自己成功的推斷會記憶猶新,并帶動全班的情緒,提高整堂課的效率。
(三)活動體驗、學習新知
考慮到現(xiàn)在班級都有飲水機,所以,我特別設計了《抬水》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驗1桶水(20千克)的重量,從而推想一噸有多重。
在學生已感受1桶水很重的狀況下,我讓生計算出:10桶、20桶、50桶的質量分別是多少后,從而引出50桶水約1噸重(電腦出示)。
再讓同學們想想:我們平常每天喝多少桶水呢?照這樣的速度,喝完一噸水差不多要多少天的時間呢?學生按每天喝一桶水的速度,算出喝完1噸水需要50天的時間
通過這樣的體驗,學生已感受到“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一般在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才會用噸作單位,并在計算10桶、20桶、50桶過程中驗證并鞏固了1噸=1000千克的換算關系。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只有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更多的接觸和經(jīng)歷有關情景和實例,在現(xiàn)實背景下感受體驗,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內(nèi)化知識。
(四)看看算算,感知1噸
電腦展示《生活中的一噸》,前面的抬水試驗,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到:1桶水20kg——50桶約1噸重
繼續(xù)展示:1頭牛350kg——3頭牛約1噸重
1桶油100kg ——10桶油約重1噸
1袋面粉50 kg ——20袋面粉約重1噸
1學生25kg ——40個學生約重1噸
1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1大桶礦泉水的重量是20千克,1位老師體重50千克,請問你可以組成哪些1噸呢?(以小組合作可自由組合)
這部分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更好的數(shù)感,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xiàn)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xiàn)實問題與質量關系建立起聯(lián)系。使已經(jīng)具備的數(shù)感得到進一步強化,同時,進一步加深了1噸=1000千克換算的理解。最后一個小組合作探究,發(fā)散學生思維能力,多方位進行思考得出1噸可以怎樣組成,加深鞏固學生對1噸的理解與應用。
此時,解決前面《曹沖稱象》留下的問題,即:2180千克還可以用什么質量單位來表示呢?
通過計算2800千克=2噸800千克,學生知道:一頭大象大約有3噸重
將前面遺留的問題有始有終解決完畢,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建立1噸概念后,讓生初步建立幾噸的概念,并為第四課時內(nèi)容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養(yǎng)成:面對不同情況,仍能發(fā)揮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
接著,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噸?例:這車煤有4噸;這輛貨車限重3噸等等,從中發(fā)現(xiàn)噸在生活中廣泛存在。
(五)課堂總結,靈活運用
一節(jié)課結尾時,學生對于“噸”已有了初步地認識,但要正確區(qū)分并運用“千克、克、噸”這三個質量單位,還有一定的困難。為使學生能用比較的方法歸納所學內(nèi)容,所以設計了《小“糊涂”日記》(電腦出示)一情景,日記上這樣寫到:
今天早晨起床后,我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個55千克的雞蛋,吃得飽極了。然后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嚇了一大跳!
當我以夸張的語氣和肢體語言讀完時,學生已是捧著肚子大笑不已:
此時,我更加故意問到:“你們?yōu)槭裁葱δ兀坑惺裁春眯Φ牡胤剑俊?/p>
學生會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按常規(guī),課尾時會很難調動學生情緒,但此時的學生卻各個情緒激昂。
我抓住時機馬上問到:“你想對小糊涂說些什么?”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不亂用這三個質量單位嗎?
學生在老師的提問下,能主動進行歸納小結出對三個質量單位的感受,從而替代了以往教師總結成詞的教學模式。
學生通過比較,在老師問題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將學習內(nèi)容歸納得系統(tǒng)、完整。
本環(huán)節(jié)先是通過一組題幫學生整理所學過的質量單位,使學生能夠準確分辨克、千克、噸,幫助學生組建知識結構。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8
課題:1噸有多重
教者:沈陽市和平區(qū)青年大街小學 馬巍,指導者:沈陽市和平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王冉紅
(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六冊)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在親身體驗和經(jīng)歷中初步建立1的概念。
2、知道1噸是1000千克,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簡單的轉化。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shù)感的培養(yǎng),激發(fā)求知欲。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cai課件
2、學生課前體驗和感受10、20千克、50千克各有多重
3、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
(三)教學實錄
1、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1)感受1千克
師:這里有一袋1千克大米,誰能來拎一拎說說你對1千克的感受。
生:1千克的大米很輕,不用費力我就能拎起來。
(2)感受10千克
師:這是一袋10千克大米,誰能拿一拿,說說你對10千克的感受。
生1:10千克比1千克沉很多
生2:我使勁還是能拿動的。
(3)引入“噸”
電腦出示:一汽車大米,讓學生估計有多少千克?
導語:那就會是很多很多千克,如果還用“千克”作單位就會很麻煩,所以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出示課題)
2、實際感受,探索新知
(1)噸和千克的關系
師:那么1噸是多少千克呢?
生:1000袋1千克的大米就是1噸。
1噸 = 1000千克(板書)
師:對,湊夠了1000千克我們就可以叫做1噸,如果把1000千克的大米裝成1大包,你想象一下,讓你去搬,你覺得怎樣?
(2)感受1噸,建立噸的概念
電腦播放錄像,學生看錄相回憶課前自己在“挑戰(zhàn)極限”活動中的感受。
師: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拿不同質量物體的感受吧!
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覺得20千克的一桶水很重,搬不起來。
生2:我勉強能搬起來。
師:一桶水重20千克,5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千克?
生3:重100千克。
師:50桶呢?
生4: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
生5:肯定搬不動。
生7:因為搬50千克一袋的大米時,我使盡全身
力氣大米都紋絲不動。
生8:我們班同學誰都不能自己拿動50千克一袋的
大米,要六、七個男同學才抬得動。
師:多少袋50千克的大米是1噸呢 ?
生9:得需要20袋。那一定沉得不得了。
生10:一噸的大米就要工人裝成小袋抬上汽車來運了。
師:誰來說說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生: 26千克。
生: 24千克。
師: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25千克。請你算一算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 1 噸?
生 3 :大約 40個。
師:全班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生齊:34人。
師: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 1 噸了嗎?
生齊:不夠。
師:你覺得 1 噸怎樣?
生齊:對我們來說太重了。
(3)說一說你還知道生活中那些物體大約重一噸?
生1:3頭水牛大約是噸.
生2:10桶汽油是1噸。
生3:200桶色拉油是1噸
生4:600塊紅磚大約是1噸
3、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新知
師:我們經(jīng)常在路旁橋邊看見這樣的標志牌,50t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生1:是指這座橋只能通過50噸重的汽車。
生:不對,指這座橋最多能承載的重量是50噸。
師:橋的載重量是50噸,就是指這座橋最多能承載50噸的重量。
師:用字母怎樣表示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呢?
生:1t = 1000kg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說說下面那些動物的體重試合用“噸”作單位?
生:大象的體重試合用“噸”作單位。
生:鯨魚的體重也適合用“噸”作單位。
師:再看看那些工具的載重量適合用“噸”作單位。
生:火車、輪船的載重量適合用“噸”作單位。
生:伙計的載重量也適合用“噸”作單位。
生:還有卡車。。。。。。
生:電梯的載重量適合用“噸”作單位。
生:用千克也行,只不過是用“噸”作單位簡單些,不用寫太大的數(shù)。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一個雞蛋重50( ) ;一個喜瓜重5( )
一只大象重3( ) ;一輛卡車的載重10( )
舉重運動員石智勇在奧運會上舉起162( )榮獲金牌。
小麗體重30( )
(3)質量單位的換算。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8000克=( )千克 ;( )t=2000kg
18t=( )kg ;( )kg=6t
(4)
(5)動物王國新建成了一座載重量1噸的木橋,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來觀看,它們都想上橋走一走于是就一齊涌向橋上,這是小馬大喊一聲,同學們猜一猜小馬會說聲么?
(1)為什么這樣說?說出數(shù)學根據(jù)。
生:小動物們的體重和是1240千克,超過了一噸所以橋會塌的。
生:大象、水牛、小馬和小熊的體重和起來就是1噸再加上獅子也一起過橋,橋一定會塌的。
(2)最多可以有哪幾只小動物通過這座木橋呢?說出數(shù)學理由。
生:大象、水牛、小馬和小熊的體重和起來就是1噸可以一起過橋。
生:獅子、水牛、小馬和小熊也可以一起過橋。
生:最多四只可以一起過,但是要注意體重和不能超過1噸。
小結:說得太好了,同學們也一定要注意外出時不要擠電梯、不要乘坐超載的交通工具,以免發(fā)生危險。
5、數(shù)學故事,拓展新知
課件出示“曹沖稱象”的故事數(shù)學情景圖。
(1)讓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2)討論曹沖稱象的辦法。
(3)請同學算算這頭大象的體重。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有沒有稱大象體重的秤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看到這么多的秤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真讓我大開眼界。
生:我看到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
生:我也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研究出更科學的秤。
生:。。。。。。
評析
各種感官參與,為學生營造自主、合作的學習平臺。教學中以學生已有的知識框架為載體,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算一算、拿一拿等方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幫助學生感悟1噸、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突破本課的重、難點。特別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小組中驅除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 噸的例子,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嘗試,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學習和理解數(shù)學、聯(lián)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首先課前讓學生搬一搬桶裝水,親自感受1桶20千克的水的重量,此時讓學生感悟出1噸有多重時,有的學生還不能夠完全感受到,因為一些班級的“大力士”經(jīng)常一個人為班級換水他會覺得20千克一桶水很輕。讓學生展開想象也會有一定困難。此時再通過感受50千克一袋大米的重量,班級里沒有人能自己抬起,要六、七個男生一起抬還很費力呢。如果讓你搬1噸的大米,你覺得怎樣?進而學生主動感悟出1噸有多重;接著讓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生根據(jù)平均體重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jié)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動物過橋的情境和曹沖稱象的故事的教學情景,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引入,抓住學生“童心”激發(fā)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情緒高昂,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積極地參加到學習的過程中,并且對學生進行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教育。同時對學生進了一次明確學習目的教育。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掌握“1噸=1000千克”,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培養(yǎng)觀察能力、估計能力、推理能力,初步發(fā)展空間想像能力;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噸有關的簡單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先安排了認識千克和克,再認識噸,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的內(nèi)容。“1噸有多重”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主要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掌握1噸=1000千克,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過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質量單位“噸”;接著通過看一看、算一算、說一說來感受1噸有多重;再通過練一練,聯(lián)系生活實際,鞏固千克、克、噸之間的關系;最后利用“曹沖稱象”的故事,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材中還設計了多幅情境圖,有利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噸有多重。本節(jié)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課堂學習中,這樣就把數(shù)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融合起來,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薩爾圖區(qū)地處大慶市中心,學校的辦學條件比較好,教學掛圖、多媒體、實物投影等教學用具基本上能滿足教學的要求。教師的總體素質也比較好。經(jīng)過兩年的課改實驗,三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估計能力、推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已經(jīng)得到了初步發(fā)展。雖然,平時學生對 “噸”接觸得很少,但本節(jié)課是在上節(jié)課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較大質量單位“噸”的;并且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視頻、圖像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中獲得快樂的體驗,是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師可隨之出示掛圖或多媒體出示畫面,并請一位同學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fā)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合適嗎?從而自然引出質量單位“噸”。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
(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并板書)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利用多媒體(或掛圖)出示書上畫面(也可以出示其他貼近學生生活的畫面)。
(1)小組內(nèi)看圖互相說一說,1噸有多重。(師深入小組,對讀圖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2)算一算。
通過小組計算(記錄員記錄數(shù)據(jù)),讓學生交流多少千克是1噸。
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約重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
(3)小組匯報。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并介紹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聯(lián)系生活,理解新知。
(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1.獨立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
(2)填一填。
4千克=( )克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t=2000 kg
18 t=( )kg( )kg=6 t
2.學生做完后,教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后與同桌說一說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
3 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思考方法。
4.數(shù)學故事。
(1)估算。
剛才同學們聽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沖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
第幾次 1 2 3 4 5 6 7 8
質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找生匯報。
(2)請同學們討論:曹沖為什么可以采用這個辦法稱象,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獨立計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各組匯報計算結果。
(有關討論和計算這兩個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根據(jù)時間自行把握,如果時間不夠用,可作為課下作業(yè)。)
(四)集體反饋,反思總結
先讓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如果有必要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加以補充。
(五)拓展作業(yè)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質量單位噸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留心身邊有關質量的信息,如果發(fā)現(xiàn)了,請認真觀察,把它記在數(shù)學日記上。
〖教學反思〗
關于質量單位噸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快地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并且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去探究身邊以往不太關注的事物,把“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究、交流,構建自己關于噸的新知。在教學中,噸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空間想像不是很具體,如果在教學中能通過多種手段來盡可能地感知質量單位噸會更好一些。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探索。
教師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故事導入,猜測大象的體重;然后計算周圍熟悉物體的質量;最后來稱大象體重。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學得有興趣,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2.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教師在關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去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無不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每個人都離不開數(shù)學,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價值,并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
4.教學設計有一定的彈性。
本節(jié)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用具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條件和具體情況去選擇。
《1噸有多重》教學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
《1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nèi)容,噸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教材先通過猜測大象大約三噸重的場景,導入課題并突出本課重難點,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噸”的應用,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3頭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體的重量,幫助學生學習并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接著,結合實際中的例子進一步學習噸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及質量單位的合理運用。
基于以上我對本課的認識和教材設計意圖,確定如下教學目標及其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感知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鞏固千克、克、噸質量概念之間的關系
4、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噸,知道1噸=1000千克并進行換算
初步形成噸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內(nèi)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理解數(shù)學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擬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數(shù)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應用,噸又是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用到的單位。這樣的內(nèi)容決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走到生活中去。
2、啟發(fā)式教學
由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情景故事,讓學生主動探索,在活動中去感知、發(fā)現(xiàn),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能力。噸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對孩子來說,依然顯得抽象。為了能讓孩子對1噸有較為深刻的認識,課堂上要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在親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情景教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現(xiàn)代版《曹沖稱象》的故事,激發(fā)學生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生、探究中。課堂接近尾聲,考慮到比較難調動學生情緒,因此又設計了《小“糊涂”日記》一情景,學習和運用“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并且能很好的對本堂課進行總結,又突出重難點。學生情緒激昂。
(二)說學法
學生已經(jīng)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較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略有所聞,但接觸并不多。教材所展現(xiàn)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努力為學生數(shù)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的材料與環(huán)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強大內(nèi)動力。教師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同時,本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使情節(jié)更生動,并突出重點,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