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噸有多重 教學設計(精選4篇)
1噸有多重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21、22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噸”,掌握 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能力目標:能用 “噸”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創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掌握“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麗的森林里,動物醫生要給動物們體檢,大象第一個到,請你猜猜它的體重是多少?(課件演示測體重的過程。)小熊、小牛、小馬和小鹿四個好朋友也從河對岸趕來體檢,可到了小橋邊,它們卻停下來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原來,到了橋邊,小馬準備和大家同時過橋,可小熊指著橋邊的提示牌說:“限重一噸”。于是它們猶豫了。同學們,你給出個主意吧!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學生自由發言,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幫助它們過橋好嗎?
二、感知探究
課件出示情境圖:
1 、猜一猜:一頭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質量和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的體重各是多少?
2、用稱稱一稱,驗證猜想。(課件演示)
3 、試一試:
(1)讓學生背一背體重25千克的同學。
(2)提一提質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課件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課件出示: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這樣的10 桶油正好重1噸
1 袋面粉質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約重1噸
三年級的小學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一頭水牛重 350kg , ( )頭水牛約重1噸
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書)教師強調: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5、說一說。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哪位同學來說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做單位。(強化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
6、解決問題:它們能否同時過橋(出示情境圖)
(1)現在誰來說說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為什么?
(2)它們誰和誰能同時過橋?(小組討論)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3)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游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座橋嗎?為什么?
指名發言,教師評價.
三、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00 kg
18t=( )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二關: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三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并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里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
到了動物園。動物園里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說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四、拓展延伸
1 、數學小故事:曹沖稱象
請一名同學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請大家解決下面的問題:
船上的石頭分 8 次才稱完,請看記錄
第幾次
1
2
3
4
5
6
7
8
質量 (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算一算。
學生獨立完成后,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2、開放題:(課件出示)
我是小小檢查員
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1)、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 2 )、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3 )一輛載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車子。
(4) 一輛13噸和一輛2500千克的車能不能同時通過。
(告訴學生: 80%的車禍都是由于超載造成的。)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 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 噸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噸用字母“t”來表示。
1噸有多重 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22頁“1噸有多重” “練一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噸 = 1000千克” ,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過程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噸” ,掌握“1噸 = 1000千克” 。
教學難點:
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材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出示課件:
森林里來了什么?
我們一道來看看它們在說什么?
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想說什么?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1噸有多重”
板書課題“1噸有多重”
觀察并發表個人見解
提出想弄明白的問題。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教材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逐一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1、感知1噸有多重。
⑴電腦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說。
⑵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⑶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質量是1噸。
一箱蘋果的質量是10千克。一付啞鈴的質量是5千克。一袋大米的質量是100千克。一頭牛的質量是500千克。
請各小組合作完成。記錄員做好記錄。
⑷現在你知道了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了嗎?請閉眼想一想。
2、探究噸、千克、克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⑴你們知道哪些質量單位?
⑵你能把這些質量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嗎?
⑶你知道每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嗎?
⑷你知道“噸”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
⑸下面各題你會填嗎?
4噸 = ( )千克
6000kg = ( )t
8kg = ( )g
15t=( )kg
3、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噸作計量單位?
⑴同學們,生活中你是否觀察到用噸作計量單位的例子。
⑵我們一道來看看生活中的這些例子。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學生通過看圖觀察、估算、互相說等活動感知1噸有多重。
學生自由選擇先獨立思考,后小組合作完成。
學生閉眼感覺。
學生互相說后,個別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個別發言。
學生觀察圖片說圖意。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教材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本第22頁練一練1、2、3及數學故事
1、小淘氣想請同學們幫助解決一些問題,你們愿意嗎?
⑴出示第2題
⑵出示第3題
2、“曹沖稱象”
⑴結合圖片請學生說故事。
⑵根據記錄表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嗎?
小組合作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快樂嗎!還有什么想弄明白的問題嗎?下一節可我們再繼續研究。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再個別說思考方法再。
學生獨立填寫后先同桌說想法,再全班交流。
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學生交流看法。
學生根據記錄表計算這頭大象有多重。
學生互相談想法。
1噸有多重 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21頁、22頁“1噸有多重” “練一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噸 = 1000千克” ,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過程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快樂
教學重點:認識“噸” ,掌握“1噸 = 1000千克” 。
教學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具準備:電腦課件、桶裝礦泉水
教學時間:2009年9月23日上午第一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課件出示大象的圖片。猜一猜這頭大象有多重?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有的同學都會用“噸”來表示大象體重了,真了不起,這節課我們一道來學習“1噸有多重”板書課題。
對于這個問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想弄明白的問題)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提一提:感知1噸有多重。
讓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提一大桶礦泉水。
提完后,問:“你們覺得這桶水怎么樣?”
“再給你加一桶,怎么樣?”
“如果再加10桶呢?”
“50桶呢?”
學生猜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師出示精確的重量:20千克)。
50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獨立計算后指名回答并板書:1000千克)
師: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形成關系式 1噸=1000千克
讀關系式;
2、算一算:小組合作,看圖互相說一說多少物體的質量合起來是1噸。
分小組計算各圖的物體數量
小組匯報:
3頭水牛約重1050千克,約1噸;10桶油約重1000千克,是1噸;
20袋面粉重1000千克,是1噸;40人約重1000千克,約1噸。
3、舉一舉:
舉例說明生活中有哪些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教師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4、理一理: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量單位?
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
反饋之后,教師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
小結:通過剛才的整理,你知道這三個質量單位哪個最重?哪個最輕?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卡車載重4( ) 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 )
小明體重35( ) 碼頭停泊的貨輪能載貨10( )。
2、單位換算
8噸=( )千克 3噸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噸 1噸-100千克=( )千克
3、改錯題。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噸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卡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駛而過,把我嚇了一跳!
師:聽了這則日記,你們為什么笑了?
4、拓展應用
有5臺機器的重量分別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800千克、400千克,如果要用一輛載重量是2噸的卡車來運,可以怎么裝貨?
(1)小組內討論。
(2)全班交流,選出最佳方案,并說明理由。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教學反思:
一、聯系生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要勇敢地從教科書里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 這個單位時,由于“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通過分小組提桶裝礦泉水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學原理的奧秘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學更有趣。
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學習方式
根據課改精神,現在比較提倡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提一提、算一算、舉一舉、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噸的重量。同時,在各環節中,我重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三、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和分目標中,都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目標,同時國外(諸如: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將解決問題列為重要目標。由此可見,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為了不斷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練習階段,特別設計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解決,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于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問題數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發揮威力。這集基礎性、應用性、趣味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學問題,不但鞏固了簡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
1噸有多重 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 1 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是 “ 數與代數 ” 中 “ 常見的量 ” 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結合多個數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并認識到質量單位 “ 噸 ” ,了解 1 噸實際有多少。通過練一練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噸與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能使用噸去觀察、分析、解決問題,感受噸在實際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學生分析
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掌握 “ 克 ” 與 “ 千克 ” 兩個質量單位,對質量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 “ 噸 ” 是一個較抽象的量。 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物體輕重問題,但相比于長度等單位還是缺乏認識。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操作,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使比較抽象的質量單位能被學生具體地感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 噸 ” ,掌握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能力目標:能用 “ 噸 ”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創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復習:出示課件, 口 答 : 6 千克 =( ) 克
8000 克 =( ) 千克
2 、激趣
大象也來稱體重,小明用地秤稱后說:您的體重是 3000 千克。大象說:前兩天我稱重時他們告訴我體重是 3 ,后面的單位也不是千克。同學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二、感知探究
1 、大家看書自主學習說說這是為什么?
2 、匯報:大象的體重是 3 噸。
3 、噸是一個什么樣的單位,它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4 、匯報: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學生板書)
5 、同學們想知道生活中一噸有多重嗎?讓我們開始探究吧。
6 、出示課件,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 10 桶油質量是多少呢?
7 、1 袋大米質量是 50 千克, 20 袋大米質量是多少呢?
8 、我們平均每人大約重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9 、一頭水牛重 350kg , 3 頭水牛約重多少 kg ?也就是多少噸?
10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大家想不想親眼看一看 1 噸有多重?
11 、出示課件:班級同學體重表。
12 、這是上節課我們學習千克時,老師用人體稱給大家稱的。每個人的體重和 1 噸差的很遠,但我們的總體重呢?
13 、用 excel 自動求和,全班體重和是( )。比 1 噸多,多多少?
14 、猜測一下,多少個同學的體重是 1 噸。
15 、用 excel 自動求和證實。
16 、請這些同學到前面來,大家看一下 1 噸有多重。
17 、練一練: 4 噸 = ( )千克
7000 千克 = ( )噸
18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9 、 3 噸 500 千克 =( ) 千克
6700kg=( )t( )kg
20 、連一連,找到合適的單位。
三、拓展延伸
1 、生活中的 “ 噸 ”
出示課件, 3 幅圖片。說一說圖片的含義。
2 、數學小故事:曹沖稱象
教師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給大家帶來一個問題:
船上的石頭分 8 次才稱完,請看記錄
第幾次
1
2
3
4
5
6
7
8
質量 (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中重嗎?算一算。
3 、開放題:出示課件
有一座載重為 1 噸的橋,下面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小組討論看誰的方法多,方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