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語3A Unit 8 案例評析
教學內容:牛津英語3a unit 8英語課成功與否,關鍵不僅在于學生掌握了多少語言知識,而更多在于他們掌握了多少言語技能。小學生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特別“愛動”。在生活與學習中,孩子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摸一摸。他們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和學習本領的。但是小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持續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教師在教學中應順應孩子的成長、學習規律,以教促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上好英語口語課,寓教于樂;在課堂上經常性地開展有意義的口語活動,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在每個學生參與活動中的不同的角色扮演中,使他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做,老師只是幫手、導演、組織者,而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只有他們的自覺參與才能收到實效。
一、學習座位的變換——創建了學習英語的新舞臺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學校的標準模式:將一個班級地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生們端端正正地坐著,目不斜視;教師們則神情嚴肅,一眼望去,同一個教室內,統一的坐姿,甚至統一的舉手姿勢,學生仿佛是一個個“小木偶”。這種課堂教學形式,這種學習環境,看似整齊劃一、紀律良好,卻遏制了孩子們好動、活潑、自由的個性發展。本課教學時教師注意了位置的安排,將學生分成五小組,圍成一個圈,讓學生感覺與老師靠得更近,也讓學生感覺更加自由,不再那么受約束,更能發揮他的主動性,更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從一個封閉的空間走進另一個完全開放的領域,為學生們提供了有效的、寬松的學習環境,更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創新的舞臺。
二、教學形式的創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教師的每一課都慣用一個模式,千篇一律,學生容易感到厭煩,學生的學習興致就會明顯不高,就會感到學習英語索然無味,是一種負擔,從而漸漸地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與興趣。變換教學手段,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好奇心,上完一節英語課后,心里想著下一節英語課會學到那些知識啊?是繼續學交通工具還是學習動物呢?會做什么游戲呢?下節課還會做我喜歡的“心靈感應”游戲嗎?……這樣學生帶著一個個問號,帶著欲望去學習,便能學到更多的語言知識,并能自然地交際使用。根據本課內容,教師適當地、有機地利用多媒體、錄象、模型、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在聽聽、說說、唱唱、玩玩中打好英語口語的基礎。特別是本課教學內容:park,zoo,cinema 和各城市旅游景點都再課堂之外,湯老師就利用多媒體,將真實的情境借助于錄象帶進了課堂,讓學生再其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言語技能。這樣,課堂不再死氣沉沉,而是一個生氣盎然的場所。在這里,學生可以自由討論,自由表達,自由動手,自由活動,使每個有興趣的學生都有可能真正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他們是主角,可以表達自己的愿望,并通過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從而保持喜愛學習的情緒。
三、英語學習的延伸——創造了運用語言的機會
本課教學時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在最后的定旅游計劃環節就是將教學內容延伸到了課本外,讓學生扮演導游以及游客,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游覽一番,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